能源这个事,看起来简单,人人都要插一嘴。
说起来,不复杂,但是绝大多数人一没常识二没基本逻辑。
同样的事,正着说反着说就是对不上。
什么源网荷储,什么新能源冲击 ,说起来头头是道,实际再说十遍,自己还是一头雾水。
这个事我先拿一个场景举例。
这个场景雷同与源网荷储。
实际是整个发电输电的缩影,佛教的所谓一就是世界,世界就是一,也是如是。
霍林河的电力特区。
三张网,国电投的霍俊,锦联还有源源。
都是依托火电和电解铝顺便当地的其他产业居民都一起了。
有电解铝,火电满发7000+。
后来政府给配了风光。
10年前,国电投的风就能发3500-3800。
那火呢,降到3500以下。
然后又配了光。
大致能做到火发一半不到,风光接近4000小时。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时候,霍林河的火电做了灵活性改造了么?
做了深调峰改造了么?
常年最小负荷降到20%了么?
肯定没有啊。
不也是一年发3000多点。
运行好好的 。
一年需要多次启停么?
为什么霍林河的火电一年发3000出头不需要多次启停,公网的就需要?
调峰爬坡,霍林河不需要么?
霍林河的风光对霍林河的电网没有冲击?
问题再来,如果霍林河的火电做深调峰改造,最小负荷能降到多少?
风光消纳比例能提升到多少?
同理,再看特高压。
特高压的标配是火1风1光2。
一条特高压一年大致按照5500小时发电攻击,就是所谓800万1000万,输400-500亿。
那如果特高压也行。
那为什么本地省网不能这么配。不能火1风1光2?
怎么就各种冲击?
核心问题在哪?
不是还在电网么?
我一直说什么?
现在的新能源消纳,核心问题是电网造成的 。
未来解决也需要电网。
我为什么说倒逼。
就是电网不做,成本就都自己抗。
为什么说配电网化。
就是很简单,配电网内都可以这么配,风多少,光多少,火多少。
配电网内自我调节,成本最低。
所谓绿电就近消纳,就是一个事。
简单说,就是电网原来设计的交易模式就是扯淡,所谓省内电力电量自由交易。
在新能源大比例发的情况下就是扯淡。
各个点都是配电网。
再简单说一个交易场景。
先说一个新能源发电侧加上配储。
假定我一个两年前平价项目,同时配储。
中午光伏谷电0.16,但是因为是两年前平价,锁了长协。是0.3。
这个时候,我得配储要充谷电0.16。
那么问题来了。
配储充的到底是200公里外的光伏谷电还是自己发的平价长协电。
问题再进一步。
我隔壁做了一个公共储。
这个公共储,到底在中午储的是我发的平价电还是200公里外的低价现货光伏?
把这些问题想一想,就知道,现在的交易制度一定会改。
今天说了几个事。
一个是新能源消纳,我反复说的,消纳一点问题没有,火电也没有调节问题,主要是电网的事。
电网的问题解决了,火电现在就能降到3000小时左右。
一个是交易的事。
什么现货交易电价持续走低,这都是交易制度设计的事。
等电网要解决自身结构问题时候,交易制度也要改。
什么时候,就是当下。
为什么,因为国家强推绿电直连了。
电网不改,就自己承担全部成本。
所以,我对当下和未来的电价都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