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兜兜麦肯
 · 湖南  

比较赞同的观点,把握确定性标的,其次再考虑估值问题(Q3业绩期,业绩不能有雷)。

——————————————

Figure03视频展示其在家庭与商业场景中实现多项任务自主执行,全程未使用远程操控,基于Helix系统端到端训练完成,体现出人形机器人泛化能力已步入新阶段。我们认为,机器人产业“变化是唯一不变的主题”,从机械设计、电气架构到关键模块的思路仍在持续迭代。投资上,伴随整机厂商供应链逐步缩圈,建议在维持底仓基础上,紧密跟踪边际新变量与潜在新标的。

令人感兴趣的几点:

一、强调终端感知:手部部署摄像头+触觉传感器,强调手作为高频交互执行终端,其信息收集反馈与处理能力重要性显著提升。

二、量产前置条件:制造过程更多采用压铸、注塑等一次成型的工艺,这是降本的必经之路。

三、机器人作为新产品形态,仍处于快速演进期。机械结构、电气架构与关键模块的构建思路尚未固化,反映出人形机器人作为新兴产品,仍处于技术-产品-供应链的共振探索阶段。

我们认为,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历经2–3年培育,已初步形成一批与整机厂商协同研发的核心供应商。伴随逐步过渡至量产爬坡,标的范围预计将持续收敛。

策略上,建议对已进入主流机器人供应链的存量标的维持底仓,同时积极关注:

1)技术演进带来增量边际变化。

2)在执行器、感知等环节具备突破潜力的新标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