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资本与金融中心重塑

用户头像
冰冰小美
 · 湖南  

2018年是一个关键的节点,这一年,在米股与H股发生了重大事件,即,中概股美股退市风波与港交所通过同一企业二次上市的决议。以阿里巴巴二次融资赴港上市,成为当年最大的ipo告终。

2025年,这种奔赴H股上市的企业,尤其是A股优质企业,步伐越来越快。从宁德时代,到即将奔赴的赛力斯。这种动作之快,与动作后对A/H股市的稳定发展,都显示出与以往任何时候都不同市场反应。

这种资本市场的重大变化,必然有其背后的长远规划。捋清楚这种趋势,有助于理解,未来市场的演变。

回顾6-7-8-9月行情,呈现明显的A/H联动,并且H明显涨幅大于A,本年度境外etf发行顺利,并且不少etf取得了一定的涨幅回报。这种走势,越来越感受到金融国际化的变化。由于有一定美股交易经验,在这段上涨过程,呼吁交易etf至今不败。这种经历,也印证了心中一些想法。是否与国家战略一致,我也在跟踪与学习。

随着全球资本市场的变化,特别是这种变革时代。举个例子,目前美股科技与科技相关个股已经占据55%份额,已经超出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5%,同时防御性板块比例低于20%,到17%附近,也是美股历史的极限值。Ai带来的投资热潮,目前是否是最巅峰,也很难说。因为真正介入Ai并推动发展的只有中米,欧日韩和其他经济体是否也介入Ai,还是未知数。即使这类国家已经起步,目前也仅仅是开始。因此,目前股市的变化,本就是历史没有的先例,是泡沫风险还是时代机遇?需要与各自国情与地位结合看待。

不管Ai如何重塑未来。目前中国优质资产,尤其是我国优势产业,支柱产业,以及未来产业,都得到如同米股科技产业,创新产业同等地位对待,众多机构特别是国外机构纷纷介入其中。众所周知,科技与创新背后是研发与人才,这意味着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撑。因此,通过国际化解决融资问题,就是合适的道路。而金融国际化,也需要一定投资回报率与之匹配,无利可图,资本当然一哄而散。正因为这种利益分配,投融资平衡的声音逐步加大,最近的基金法改革,是改革深入其中的现象之一。

H股因长期受制于联系汇率下,货币周期影响,爆涨暴跌明显。因此参与难度较大。而支撑H股的优秀企业,科技含量偏低。而上一轮经济周期房地产企业个股,如恒大融创碧桂园等港股都让投资者亏损累累。因此,H股的支撑力量,越来越由奔赴港上市的优质企业承担。这个角度看,本年度涨幅最好的H股,多来自这类优质企业。这也是投资越发国际化的体现。

本篇到这,并没有点题。但是答案已经有一些清晰。那就是,优秀企业要走向国际化。如果金融国际化带来融资便利,那么,对于上市公司本身,就是出海国际化,品牌国际化。这种金融与产业协同发展可以打破一些现状。比如企业竞争内卷,比如企业利润率过低,比如融资困难阻碍发展进程等等。而这类问题,是发展问题,也是现实难题。

金融市场的定位是明确的。这种定位的倾斜,是需要解决问题。这个角度看,国情与需求,决定变革的力度与长度。大背景是中央加杠杆,从整个进程看,不单单是规范市场那么简单,或者说解决债务困境,更大的目标,也许是金融能够支持实体的完全转型,带动发展增长与产业变革。这个目标是宏大的,实现目标也不可能是一朝一夕,过程注定反复颠簸。因此,处理相关问题,或者遇到不确定性事件,要理解其难处,也要坚定信心。

某种意义上,这种倾斜,H股受益最大。原因有二。一是货币周期有利,美联储如果重回降息扩表,H股流动性是不需要担忧的,二是二次上市政策带来的融资便利也带来优质企业入驻h市从而提振市场价值。今年H涨幅居前,向好趋势丝毫不减,根基牢固,交易活跃,未来可期。

这种乐观是有利的。不过基于交易体系。应该思考未来的不利。很显然,各自国家国情不一样,定位就不同。与H联系紧密的美股,很多数据都是颠覆认知的。比如说,目前米股散户交易者已经可以决定个股走势,这在以往任何时候不敢想象。流动性来自散户交易者,极为容易形成一致性。遇到黑天鹅,往往波动较大。换句话说,米部分机构退出米股开始全球布局分散单一米股权重过大的持仓风险。这种分散对于我国吸引外资当然有利。但是对于米股本身结构变化,确是未知的。

最近米政府停摆。由于共和党控制国会二院,预计停摆3周。核心是财政支出问题。这一点之前预测与分析过停摆和其背后意义。归纳一句话,停摆的核心是扩表问题。如果扩表,意味着降息只是节奏问题。期货市场,在这个节点,铜突破10700,也显示出货币贬值预期。当然,消息面还是突发事件的供给短缺引发。不管如何,台面上看,金融变化开始向着大宗战略资源靠拢。石油的低迷代表全球旧经济的下行,铜的高涨代表新兴产业的上行。总体而言,世界经济增长,需要看两者贡献程度。悲观就是衰退,乐观就是复苏。[斜眼]

站在国家的角度看,是成本,价格,外贸平衡的问题。我也不知道具体态度。但是我可以从一些历史经验看。比如2021年,铜抛储,作为全球最大铜需求国,引发铜价与铜股波动,引发风险。目前铜价上涨,国家是否再次干预,需要重视。央妈提价格因子的重要性,也许会加大价格波动的容忍度。不过,战略资源的争夺白热化是显而易见的。

从米今年储铜,又收购锂矿,并且希望重启稀土提取与开发,这都是重振高端制造业的决心。因此竞争加大是难以避免的。从这个角度看,金融如果是短板,是战略性失败的。故而,这种竞争,反而加强了金融的地位。这是时代的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