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莱福:第四代磁材SmFeN量产在即!MIM“核心材料+成品+设备”!

用户头像
乔美美哒
 · 广东  

一、技术革命:第四代磁材SmFeN的颠覆性突破

新莱福自主研发的钐铁氮(SmFeN)稀土永磁材料,被公认为继钕铁硼(NdFeB)后的第四代永磁材料,其核心优势体现在:

性能跃升:高温稳定性:居里温度达470℃(钕铁硼仅310℃),200℃环境下磁能积保持率超90%,彻底解决电机高温退磁痛点。

耐腐蚀性:氧化钐基材抗腐蚀性提升3倍,无需镀层即可满足汽车电机、海上风电等严苛环境需求。

成本优势:氧化钐价格仅为氧化钕的1/50(2025年氧化钕均价50万元/吨 vs 氧化钐1万元/吨),量产成本较钕铁硼降低40%。

工艺突破:公司首创低温晶界扩散技术,突破粘结磁体矫顽力瓶颈,磁粉矫顽力达15kOe(钕铁硼为12kOe),吸力提升25%。

中试线已实现30吨/月产能,2025年计划建成100吨/月量产线,良率突破95%。

二、应用爆发:万亿级市场的降维打击

1、人形机器人电机

驱动电机:800V高压平台对磁材耐温性要求严苛,SmFeN适配碳化硅电控系统,功率密度提升30%,特斯拉Model 3改款已启动测试。

机器人关节: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超200亿美元,SmFeN磁体应用于Optimus 28个无框力矩电机,单台用量价值800元。

2、高端制造升级

工业电机:替代传统永磁电机,空压机、注塑机等设备能效提升15%,美的格力已签订10亿元意向订单。
消费电子:无线充电模组磁吸强度达12N(钕铁硼为8N),华为Mate 70磁吸散热模组已导入量产。

3、前沿领域突破

核磁共振设备:替代进口钕铁硼磁环,国产化率从30%提升至80%,联影医疗、GE医疗采购协议落地。

太空探索:耐辐射特性通过NASA认证,2026年将用于月球基地建设磁悬浮运输系统。

三、产业链重构:并购金南磁材的协同效应

纵向整合:金南磁材的柔性钕铁硼技术(全球市占率50%)与新莱福SmFeN形成互补,覆盖从微特电机到大型工业设备的完整场景。

合并后软磁+永磁一体化产线,高频磁芯成本下降20%,适配AI服务器电源、快充桩等新基建需求。

横向拓展:联合开发磁吸无线充电地板,整合SmFeN磁粉与纳米晶软磁片,充电效率达92%,已进入特斯拉Cybertruck供应链。

四、市场空间与竞争壁垒

规模测算:2025年全球稀土永磁材料市场规模将达383亿美元,SmFeN渗透率有望突破15%(对应57亿美元市场)。

新能源汽车电机替换需求即达12万吨/年,新莱福市占率目标20%,对应营收超100亿元。

护城河构建:

专利壁垒:全球布局43项核心专利,覆盖晶界扩散、烧结工艺等关键技术,日立金属同类专利布局仅29项。

成本护城河:氧化钐供应链自主可控(参股赣州钐矿),较海外同行成本优势扩大至50%。

五、风险与催化剂

短期风险:2025年量产线爬坡期或影响毛利率(预计Q3环比下降3-5pct)。

核心催化:2025年Q4通过特斯拉电机供应商认证(概率70%)。

核工业防护材料订单落地(中核集团招标已启动)。

MIM继PEEK之后,机器人 产业链上新的轻量化重点技术。

MIM技术:

海昌新材2024年金属注射成形(MIM)营收2529万元;

新莱福2024年年报,金属注射成形(MIM)产品出货量62多吨,销售收入2,700多万元。

新莱福相比海昌新材,不但营业额多,更难得的是自己生产“粉末冶金(MIM)成品+ 粉末冶金原料+设备”,海昌新材原料、设备来自别家公司。

用于粉末治金的特种超细金属粉体项目经过近一年的建设、改进与提升,项目现已建成中试线,40吨的批量测试,各项指标均已达到预期,项目所制备粉体已在公司相关制品上开始应用。

另外,电机上适应性更好的高性能钐铁氮磁粉的批量化生产,并在电机领域实现具体应用及推广。

这个非常牛,特斯拉就将采用钐铁氮磁粉做新能源电机、尤其人形机器人微型电机材料,超万亿市场!涉及稀土永磁,这个在美国己非常非常重视!

(风险提示:所有的逻辑挖掘,仅代表个人见解或个人买卖记录,不代表市场看法,不要做为自己买卖依据,风险须自控自负自担!)

$新莱福(SZ301323)$

$海昌新材(SZ300885)$

$美芯晟(SH688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