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莉莉安78
 · 辽宁  

Gemini整理$海尔智家(06690)$ :

海尔智家被指“贱卖”子公司予母公司海尔集团事件回顾

近年来,关于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600690.SH)向其母公司海尔集团公司“贱卖”旗下优质资产的讨论在投资者中持续发酵。其中,最为核心的两个案例是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688139.SH)的股权剥离,以及对工业互联网平台卡奥斯(COSMOPlat)控股权的转让。

海尔生物:上市前夕的“精准”剥离

早在2018年6月,海尔智家(时称“青岛海尔”)发布公告,宣布以5.05亿元的价格,将其持有的青岛海尔特种电器有限公司(海尔生物医疗的前身)22%的股权转让给海尔集团旗下的海尔生物医疗控股。此次交易完成后,海尔智家不再持有海尔特种电器的任何股权,彻底剥离了这块后来被证明是高增长的优质资产。

“贱卖”质疑的核心在于:

时机与估值: 此次股权转让发生在海尔生物医疗(后更名)筹备科创板上市的前夕。2019年10月,海尔生物成功登陆科创板,上市首日市值即超过150亿元人民币。相较于2018年海尔智家出售股权时海尔特种电器约23亿元的整体估值,一年后其在公开市场的价值实现了数倍的增长。这引发了投资者关于上市公司利益是否在为集团公司“输血”的广泛质疑,认为海尔智家在资产即将大幅增值前夕将其以较低价格转让给了母公司。

上市公司失去的增长引擎: 海尔生物医疗作为物联网生物安全领域的领军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后表现优异,成为大健康赛道中的明星企业。海尔智家作为上市公司,过早地剥离了这一具有高增长潜力的业务,令其股东错失了分享海尔生物高速发展红利的机会。

海尔智家对此的官方解释是,剥离特种电器业务是为了让公司更加聚焦于智慧家庭主业及战略定位,提高资金与资源的使用效率。然而,这一解释并未能完全平息市场的疑虑。

海尔卡奥斯:控股权转让引发估值争议

另一备受争议的案例是工业互联网平台卡奥斯的股权转让。2020年7月,海尔智家发布公告,拟以40.6亿元的价格向海尔集团旗下的青岛海尔生态投资有限公司转让其持有的海尔卡奥斯54.5%的股权。交易完成后,海尔智家对卡奥斯的持股比例由控股变为参股。

围绕卡奥斯交易的“贱卖”争议点在于:

估值与后续融资: 根据公告,此次交易对卡奥斯100%股权的估值为72.39亿元人民币。然而,在转让完成后的不到一年时间里,卡奥斯在2021年的B轮融资中,其投后估值已高达150亿元人民币。短时间内估值的翻倍式增长,使得2020年海尔智家转让控股权时的定价显得相对保守,从而引发了“贱卖”的指责。

工业互联网的巨大潜力: 卡奥斯作为海尔集团倾力打造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被视为未来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战略价值。海尔智家将这一“金蛋”的控股权转让给母公司,被部分投资者认为损害了上市公司的长期利益。

对于出售卡奥斯的控股权,海尔智家的解释是,卡奥斯尚处于发展初期的平台培育阶段,未来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转让控股权可以减少上市公司在非主业上的投入和资本性开支,优化资源配置,聚焦智慧家庭核心业务。同时,交易预计将为海尔智家带来约16亿元的净利润,有助于改善现金流和降低资产负债率。

总结

综合来看,无论是海尔生物还是海尔卡奥斯,其股权从上市公司海尔智家转移至母公司海尔集团的操作,均呈现出在资产价值爆发前夕进行剥离或转让的特点。尽管海尔智家方面给出了聚焦主业、优化资源配置等战略层面的解释,但从交易对价和资产后续的市场表现来看,客观上造成了上市公司及其股东未能完全享受到这两块优质资产高增长所带来的全部收益。这也使得关于其以低于公允价值向母公司输送利益,即“贱卖”资产的质疑,在资本市场中持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