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鸭梨山大王-B2
 · 浙江  

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及通缩时期(1990年代至今)
业绩逆势增长的上市公司案例
1. 优衣库(迅销集团,9983.T)
- 增长原因:主打“高性价比基本款”,压缩供应链成本,推出低价质优产品(如1900日元摇粒绒外套两年卖出2600万件),精准捕捉消费降级需求。
- 数据支撑:经济低迷期门店逆势扩张,创始人柳井正多次成为日本首富。
国内对标的有 申洲宁波
2. 三井不动产(8801.T)
- 增长原因:从高杠杆开发转向“租赁+管理”轻资产模式。
- 租赁业务覆盖75%销售亏损(1997年),后通过REITs证券化盘活存量资产;
- 2022年租赁与管理业务贡献超50%利润,负债率从86.5%降至65.9%。
国内企业$新城控股(SH601155)$
3. 任天堂(7974.T)
- 增长原因:
- 宅经济爆发:Game Boy销量超1.18亿台,《宝可梦》《塞尔达》系列成为情绪避世出口;
- IP衍生链:游戏改编动漫、手办、主题旅游,拉动周边消费。
$泡泡玛特(09992)$
4. 富士胶片(4901.T)
- 增长原因:技术跨界转型。
- 胶卷衰落后,将纳米技术应用于医疗(内窥镜、抗癌药物)和材料(占全球TAC膜70%份额);
- 胶原蛋白技术延伸至高端护肤品(艾诗缇品牌)。
很难找到对标企业?
5. 大创产业(私人公司,未上市但扩张显著)
- 增长原因:“百元店”模式(全店100日元),满足极致低价需求,门店面积扩至超1万平方米,成为“线下版拼多多”。
名创优品
6. 东丽工业(3402.T)
- 增长原因:新材料技术壁垒。
- 坚持研发碳纤维30年,终成波音787机身核心供应商;
- 与优衣库合作开发Heattech保暖面料,年销超10亿件。
7. 发那科(6954.T)
- 增长原因:工业自动化刚性需求。
- 机器人数控系统成为智能工厂标配,替代人力成本;
- 海外市场占比超70%,抵消国内通缩影响。
8. Mercari(4385.T)
- 增长原因:二手经济爆发。
- C2C平台撮合闲置交易(如500日元电饭煲、百元童装);
- 2024年交易规模破4万亿日元,主妇卖家月入8万日元。
9. 索尼集团(6758.T)
- 增长原因:消费电子转向内容生态。
- PlayStation游戏业务成支柱(占营收30%);
- 半导体传感器全球市占率超50%,供应苹果/华为。
10. 三得利控股(未上市,但旗下B&F食品增长)
- 增长原因:平价“多巴胺消费”。
- 无糖茶饮、咖啡(如BOSS咖啡)满足300–500日元“小确幸”需求;
- 餐饮渠道下沉,替代高端酒类消费。
$霸王茶姬(CHA)$
逆势增长企业的共性策略
1. 需求刚性:
- 医疗(老龄化)、性价比(消费降级)、精神消费(宅经济)成通缩期三大支柱。
2. 技术护城河:
- 东丽碳纤维、富士膜材料等垄断细分领域,抵御价格战。
3. 轻资产转型:
- 房企转向租赁管理(三井)、REITs证券化,降低杠杆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