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上鬼话连篇,真的可以数一数二

用户头像
股灾亲历者
 · 海南  

曾经有某公司的人放言用五年时间,将自己的空调业务做到中国家电行业数一数二。虽然,自己需要使用空调时还需采购别人制造的。

可是并不妨碍鬼话连篇的互联网,早早就把它拱到数一数二了。从昨天、到今天,也许将继续到明天······我们都能在网上看到如下这样的空调市场销售数据。

这个数据还算不错,给美的留了一点面子,继续将它奉为老大。可是它这个老大的位置也岌岌可危,仅比老二的市场占有率多了不足2个百分点,只要需要随时可以把它打下去。而格力则彻底完蛋,沦为老三了。

大家别以为这样的鬼话没有人信。

我看后觉得这事真滑稽。网络上不是好多年前它家的空调就是杀进前三的黑马吗?有好事的网民,把五年前在网上出现过的信息挖出来,格力早就掉出前三甲

没想到,格力空调跌出前三早几年就上了财经头条,今年又再来一次,却依然把格力列为第三,当活靶子。

我见过不要脸的,大家见过这样无耻的吗?

我很好奇,前不久格力电器现任总裁张伟的母校,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学生宿舍需要招标采购空调时,格力电器中标了。

可是武汉大学2025年学生宿舍空调招标未选择格力的空调。这是为什么呢?腾讯元宝是这样分析的,不知道是不是有道理,大家帮我看看。

🔍 1. 价格竞争与成本控制

低价中标策略:武汉大学宿舍空调采购(1包)中,TCL单价1330元/台中标(共2008台);另一包(3包)则由美的1790元/台中标(567台)。小米同级别1.5匹变频空调市场价约1499元(如小米1.5匹变频机型),虽价格接近,但TCL凭借更低报价胜出。

高校采购倾向:公立高校招标通常以“价格优先”为原则,尤其宿舍空调需求量大(如武大单次采购数千台),成本敏感度高。小米空调虽具性价比,但在竞标中未能提供更具优势的报价。

⚙️ 2. 技术性能与长期可靠性

能效与稳定性要求:高校宿舍空调需满足长周期、高强度运行(如24小时不间断制冷),且需兼顾能耗控制。传统品牌如美的TCL在变频技术(新国标一级能效)和耐用性上积累更深,而小米空调因依赖代工模式,部分用户反馈其能耗略高于同类产品,长期使用成本可能更高。

维修与维护成本:招标隐含对售后服务的考量。武大此前宿舍使用的格力空调已运行十几年,此次换新强调“六年包修”条款。传统品牌拥有成熟维修网络,而小米空调的维修点覆盖不足(尤其在三四线城市),可能增加高校后期维护难度。

🏢 3. 品牌专业性与行业壁垒

空调领域专业度差异小米以智能生态见长,但空调核心技术(如压缩机、热交换系统)仍依赖代工厂(如长虹),与传统空调巨头(美的格力等)数十年研发积累存在差距。武大教学区选用LG中央空调(静音需求)、宿舍选用美的/TCL,反映对专业性的偏好。

高校采购案例对比:哈尔滨工程大学的中标项目显示,特种空调维护费可达500万元,技术壁垒高的领域(如核电空调)毛利率超30%,而低价家用空调利润率不足5%。武大作为重点院校,更倾向于技术成熟、风险可控的品牌。

📦 4. 供应链与投标资质

投标主体限制小米空调由生态链企业(如云米)或代工厂生产,而武汉大学招标的中标单位为本地设备工程公司(如湖北金赢顺暖通),后者具备空调安装、维保一体化服务能力,符合高校对“采购-安装-售后”全流程的要求。

小米线下渠道短板:小米空调缺乏线下体验店和安装团队,需依赖第三方服务商,可能影响大型项目的响应效率。高校项目通常要求供应商具备本地化服务能力,而传统品牌渠道覆盖更广。

💎 总结

武汉大学未选小米空调的核心原因是价格竞争劣势TCL报价更低)、长期可靠性需求(传统品牌技术积累更深)以及供应链适配性(本地化服务能力)。高校采购更注重全周期成本控制,而非单一产品智能化亮点。小米若想进入高校市场,需在定价策略、能效优化及服务体系上进一步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