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国药的发展空间

用户头像
谦卑敬畏
 · 北京  

$同仁堂国药(03613)$ 我对中医药有效性以及未来发展的看法就不在此重复了,之前在写“为什麽投同仁堂科技“已经分享过了,今天我想聊一聊同仁堂国药,想聊它就不得不提中药的国际化问题和它本身的业务发展和定位问题,比起传统的基建,能源,汽车,家电,服装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商品,中药的国际化道路注定更加艰难漫长,主要有这麽几个难点。1全世界所有国家,对药品的管理和注册都极为严格,毕竟人命关天,任何政府都不会掉以轻心,即使政策放松,消费者也不会轻易买单,衣服鞋子你可以不断尝试新款,救命的药一般人不会,所以想要进入任何一个国家并打开市场都要漫长的过程,当年西医打开中国市场并最终被认可也是一个长时间各种因缘聚合的过程。2现在整个世界的医疗体系和标准都是建立在西医的理论之上,阴阳五行,五运六气,经络脏腑这些概念连我们中国人自己都是云里雾里,老外更是摸不着头脑,尤其是对强调随机对照试验、可重复性和明确的作用机理的国际主流标准融入难度极大,满足不了这些注册标准,连基础的销售资格都没有,更别提打开市场了。3在难度这麽高的市场中,还有着先人一步的竞争对手(如汉方药,高度标准化和现代化。质量控制极其严格,有效成分和剂量明确。被纳入日本国民医疗保险体系,同时在国际上“高质量、高纯度、安全”的声誉,即使在我国都有很好的销量。)而且他们在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都能更好的融入西医主导的体系。4之前文章提到的中医药本身的问题,如制作流程不规范,中草药一辆参差不齐。造成的疗效不稳定,当下这麽多的困难,那到底中药能不能在海外发展呢,我觉得还是要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首先老龄化是全球不可逆转的趋势,联合国数据显示,全球65岁以上人口占比预计将从2022年的10% 上升至2050年的16%,人和车一样的,老了之后就是各种小毛病不断,零部件受损,老龄化人群最需要的治疗慢性病,长期身体调理等需求恰好是中医最擅长的,所以未来的前景不可限量,所以说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依旧是曲折的,现在主要的突破路径首先是曲线救国,既然药物注册这麽难,就先主攻 “膳食补充剂”、“功能食品”、“护肤品”或“化妆品” 赛道。先让产品以合法身份进入市场,让消费者接触和体验,体验好了形成口碑品牌,在覆盖成本的同时,为之后的中药提前铺垫好。然后就是选好市场切入,基本上先立足港澳(香港在语言,法律体系等方面天然的与国际市场接轨,并且对中医的认可度非常高,打开了香港市场对打开国际市场大有脾益。)然后逐步进入东南亚:东南亚市场华人众多有足够的人数基础和文化认同基础,相对更容易打开市场,随着陆续地打开市场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可。针对欧美高端市场:瞄准对自然疗法、东方文化感兴趣的高知、高收入人群,定位为高端健康奢侈品,参考阿育吠陀医学,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开展国际临床研究:开展相关试验,并且练好内功,在中药种植,标准化生产上精益求精,具体参考“为什麽投同仁堂科技”,我相信,随着企业自身的发展以及中国国力增强和传统文化的传播整个行业在出海方面一定会迎来大发展。

再看看国药本身的业务,产品基本上是安宫牛黄丸+保健品的组合(之所以前期用保健品突破的原因,上面已经提到)带来的15-18个亿的收入,毛利很高,长期围绕在60-70%的区间(收入和毛利的波动,近几年受香港政治因素,经济环境,疫情,灵芝袍子粉库存问题,天然牛黄价格暴涨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以安宫以点带面,逐步开拓各国市场,但开拓的进展如何,咱们可以看看它现在的销售情况,以2024年为例,香港占比66.4%,澳门13.3%,中国内地8.6%,剩下的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新西兰等地都在2-4%之间,从文章最开始对市场的趋势分析来看,其实还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实际的发展比数字上的会更难看一点,因为香港澳门的销售有很大部分还是国内游客的消费带来的,但万事开头难,这个阶段也是必经的阶段,重点要看公司是否持续在突破,因为每打开一个新市场,就是一块非常大的增量,安宫牛黄丸2025年2月25日正式向柬埔寨卫生部提出安宫牛黄丸注册申请,4月提交编写完整的注册资料,8月底获得产品商标及产品名称使用许可。2025年6月,同仁堂向越南卫生部传统医药局正式递交安宫牛黄丸注册材料。虽然开拓难但是市场也是蓝海,所以综合来看,市场空间巨大,产品有核心竞争力,公司战略思路清晰,盈利模式简单,管理层虽然并非锐意进取,但求之于势,不责于人,大势会推着公司走往上走,估值在15倍左右,在可以用港股通买到的标的之中,性价比还算不错,如果从20年长周期来看,依旧会是一个非常有性价比的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