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SH601318)$ $中国平安(02318)$
很多人一想到平安,第一印象就是一家狼性十足的保险公司,其实他早已是一家“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服务集团(旗下除了保险公司,还有银行,证券,信托等,同时在医疗和养老领域做了大量布局,如平安好医生,平安管家,颐年城)虽然业务丰富,但其实一切还是以保险为主轴,所以今天还是主要说说保险,保险公司本身门槛比较高,首先是监管对准入要求非常高,再有保险公司对初始的资金要求也非常高,所以后来的竞争者想要进入这个领域还是有很大的难度,但是因为保险业的模式过于诱人,先收钱后办事,前期能沉淀超大体量的资金,这就造成始终有大量资本虎视眈眈,另外从保险产品本身看,一直以来都很难造成差异化,所以经常会打价格战(当然如果谁打造出了差异化,盈利能力和估值水平肯定大幅提升。)同时因为即使一些保险公司经营不善破产,政府也会出手救助,保证保单客户不受损失,所以很多消费者也更倾向比较价格,所以在这个行业必然是一个外人想进来非常难,但已有的玩家竞争激烈的领域。但长期竞争下来,将会呈现龙头企业吃肉,一般企业吃土,胆大激进的企业出局的局面,为什麽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几个原因,首先是品牌优势,在价格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大家还是更愿意买大品牌(但保险行业品牌带来的优势远远不如其他很多行业,如果你平时用茅台招待客户,你绝对不会因为五粮液更便宜或者最近打折,而换成五粮液。)2成本优势:龙头公司业务量大,能在产品设计、销售、核保、理赔等环节实现规模效应,分摊固定成本,降低单位运营成本,成本足够低,在别人赔钱或者不赚钱时还能盈利,这是保险业的王道。3龙头保险公司销售渠道丰富,涵盖个险代理人、银保、团险、互联网等多个渠道,能多触点接触客户,扩大市场份额,市场份额越大,单位成本越低,这和成本优势相辅相成。4科技投入:尤其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龙头保险公司会在研发上投入更多的资金来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降低成本。这是中小保险公司很难完成的。上面这些优势造成了保险行业竞争格局的相对稳定,龙头企业有了一定的护城河,但即使如此,保险行业依旧是个周期性行业,受经济周期影响很大,这也造成了保险公司估值始终不会太高,影响它的周期性因素主要主要受承保、投资、市场环境和监管政策四大类因素影响:1市场竞争环境:在市场繁荣期,新保险公司不断涌入,为争夺市场份额,各公司可能降低费率、放宽承保条件,导致业务质量下降,赔付率上升,利润减少。(这也是巴菲特经常抱怨保险行业的最重要原因。)2宏观经济形势:在经济繁荣阶段,股票市场、债券市场通常表现良好,保险公司投资资产价值上升,投资收益增加,推动利润增长。相反,在经济衰退时期,金融市场动荡,资产价格下跌,投资回报降低甚至出现亏损,导致保险公司利润下滑。(过去几年正好是是逆风局。)3消费者心理以及经济环境:在消费者信心较高、经济预期乐观时,保险需求旺盛,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增加。而当消费者对经济前景担忧、可支配收入减少时,会减少保险消费,影响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和利润。(过去几年的环境和现在大家的悲观程度,大家一定深有感触。)4保险监管政策调整对整个保险行业也会产生巨大影响。(如过去几年《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的出台使互联网平台可以合法销售保险,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制度的推行瓦解了传统保险公司的人海战术,监管层积极引导发展普惠金融,包括“惠民保”等普惠型保险产品。这些无疑都会对传统的保险市场带来巨大冲击。正因为上面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保险总是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
上面说了保险行业的一些特点,我们再具体看看平安过去几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利润从2019年最高1494亿,到2023年跌到了856亿,2024年回到1266亿,其实从数据来看,五年时间确实是很拉跨的表现,但我们还是要看看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1首先是因为传统人海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未来的发展,平安主动进行改革刮骨疗毒,代理人数从顶峰的140多万,下降超过70%,这麽大的降幅必然带来保单销量的下滑,以寿险及健康险举例,新业务价值从2019年的759亿跌落到2024年的285亿(当然这里面因为调整了假设,可比口径下为400亿)降幅巨大。2然后是投资的大幅度减值以及二级市场的大幅下跌,业绩最差的2023年,光受减值损失影响就有530多亿(资管业务计提207亿,短期投资波动326亿)3疫情带来的消费能力下滑以及对保险这种大额支出的消费延后。4最后是监管调整带来的更加激烈的竞争,这个在上一段分析行业时也有说明。 上面这些因素导致平安在过去几年一直处境艰难,但制约它发展的因素有没有调整呢,我们也来简单说一下1改革已经卓有成效,2025年新业务价值上半年上涨39.8%,连续多季度保持增长。说明阵痛已经过去。2需要减值的土地,股权投资等基本处理完毕,过去几年史无前例的熊市已经过去,二级市场逐步回暖,短期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逐步消除,未来大概率会持续几年带来正面影响,股市近一年的表现无疑在证明着资本市场最难的时间已过。3随着老龄化的到来,保险的市场需求会更加旺盛,如商业养老保险,长期护理险,健康险等需求会激增。(谁能更好地满足老龄化这个市场,谁就是未来几十年的王者。)所以无论是从内部还是外部来看,平安已经站在了一个更好的起点上蓄势待发,最后再谈一谈平安的优势,首先保险龙头的优势毫无疑问它都具备,同时通过过去多年的积累打磨,它硬生生的把保险公司这种无差异化的产品打造成出了差异化,构建出了自己独特的护城河,这主要体现在几方面。1综合金融体系,随着一个客户在平安享受的服务越来越多,他就越来越难以转换到其他公司。(比如你既是平安的保险客户,又是银行客户,还是证券客户,你在这个体系享受的便利越多,粘性就越强。)2医疗养老领域,在国内,平安内外部医生团队约5万人,合作医院数近3.7万家,已实现国内百强医院和三甲医院100%合作覆盖;合作健康管理机构数近10.6万家;合作药店数达24.0万家。(代表客户的巨量需求去整合上游,拿到更好的价格和更好的服务,同时也帮助上游得到了稳定的客户群体,达到双赢。)这些布局已经实实在在产生了效果。在平安近2.47亿的个人客户中,有近63%的客户同时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提供的服务权益,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权益客户的客均合同数约3.37个、客均AUM约6.14万元,分别为不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权益的个人客户的1.5 倍、4.1倍。(想象一下,当你给父母买了健康医疗保险,你还能享受平安提供的挂号,陪诊,线上医生,居家养老等配套服务,它的保险卖的稍微贵一点,你还会因为这点钱转到其他保险公司吗,这就是差异化带来的溢价优势,就好像你的支付系统,音乐会员,电子书会员等等都在苹果系统,你会因为安卓出了一个手机便宜一两千块而更换手机吗,概率非常低。)3通过对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化方面的持续大规模投入,使得公司在服务效率,成本控制方面再上一个台阶。(如智能客服与销售,大幅提高反应速度与人工成本,智能风控更快处理事故赔付同时减少欺诈损失节约成本,感兴趣的可以详细的去了解一下平安的鹰眼系统。)最后再来看看估值,A股静态pe7.88,h股静态pe7.13,综合考虑税收,交易成本来看,我认为港股性价比更高一点。未来这一轮新的周期,毛估平安的利润应该能上2000亿,再加上这一轮平安在综合金融,医疗养老,科技技术方面打造出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一旦成型被市场认可,我认为15倍的估值比较合理,未来5年我觉得估值很有机会上3万亿,结合当下的价格,有个1变3的机会,当下来看,我觉得是非常值得持有的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