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默期后的中材科技半年报交流会。

用户头像
c小乖
 · 四川  

内容均来源于网络,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大家学习交流。

重点个人都加粗了,大家可以重点思考。

Q:公司下一个五年(十五五)的业务规划和发展目标是什么?

A:公司十五五期间将延续“十四五”发展方向并深化布局,以特种纤维复合材料、新能源材料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以下领域:1. 复合材料高端化:推进航空复材(如C919复合材料部件批量供应及C929产品开发,增资中航复材并加大投资)、低空经济复合材料、新能源汽车用复合材料、太阳能应用复合材料等;2. 特种材料拓展:包括AI特材(特种电子布等)、建筑玻纤(耐碱玻纤在深海及预制建筑领域应用)、特种树脂等高分子材料;3. 国际化推进:在玻纤、叶片、锂电池隔膜、氢能气瓶等业务上,加大海外布局,响应集团“十年再造一个海外中国建材”战略;4. 科技创新引领:依托全国重点实验室,联合高校及科研院所攻关行业“卡脖子”技术,强化科技对产业的支撑作用。同时,巴西叶片业务预计今年实现盈利,为国际化发展奠定基础,整体目标是保持市场增量,提升核心竞争力。

Q:请展望今明两年AI电子布的需求、公司为此布局的产能及销量结构。

A:在需求方面,OCF产品受日本产能严重受限影响,市场供应短缺,国内头部领军企业于七月初推动泰山玻纤OCF全部进入产业化以加快补充市场QCF(Q布)产品已通过国际及国内头部客户认证,并于今年七月实现对国际头部客户的批量交货。产能布局上,公司特种纤维部目前在产织布机达三百余台,织布能力领先,实际在产量和可供应量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且产能扩张持续加速。产品结构方面,一代布产能占比最大,二代OCF、Q5(Q布)等产品体系国内最完整,是率先通过国际头部客户全产业和全产品一次性验证的企业,具备全产业化产能;Q布于去年年末至今年年初通过国际及国内头部客户认证,七月实现批量交货。

Q:公司特种纤维部在AI电子布领域的市场定位和产品性能有何优势?

A:产品性能上,公司是全球唯一一家在特种纤维(尤其AR用途)拥有四大类产品且可批量化供应的企业。市场定位方面,主要客户为国际头部用户及国内同步用户,其市场份额占全球70%以上,在头部客户牵引下,产品品质和优良率得到终端用户认可。

Q:CTE产品近期是否有提价预期?公司是否有CTE值更低的产品储备及技术代际划分?

A:CTE目前具备提涨空间,因日本两家供应商供应能力严重受限且无增产扩产计划,市场需求暴增,其用于芯片封装和基板封装,下游终端需求激增导致产品紧俏。CTE产品分为三代,分别是4.0、3.2、2.8,3.2版本已于七月初全面导入并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使用,2.8版本已送样完成并初步通过第一阶段测试,预计2-3个月内实现量产或客户认证。

Q:CTE值2.8的产品均价相比一代产品的涨幅如何?若该产品需求大,转产难度怎样?

A:2.8版本产品转产难度不大,是在3.2版本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公司已规划两条UCTE 2.8特种纤维产线,后端制布无大问题。价格方面,公司正考虑重新调整UCTE产品售价,目前瞄准日本厂商价格作为指导,3.2版本因基板封装(大板载板)用量较大,2.8版本主要用于芯片封装,二者价格存在差异。

Q:2.8和3.2版本UCTE产品的均价大概在什么区间?

A:2.8版本产品均价预计不止两百几,具体会看市场短缺程度,若短缺严重可能靠近头部价格;3.2版本若需求猛增,公司会根据日本供应商价格指导线进行调整,目前八月下旬已迎来新的价格定价机会期。

Q:石英布的热膨胀特性在先进封装等应用场景的发展空间如何?

A:石英布的热膨胀等性能优势突出,泰山玻纤在石英布生产中具有领先优势,尤其在织布过程中的纤维拉丝处理、涂覆及后处理环节,后处理对与树脂结合及性能发挥至关重要,泰山玻纤在这方面领先国内同行。未来随着产能增长,三五年后可能达到供需平衡点,终端用户会更理性对待,但目前全球信息化和AI产业头部客户对材料性能要求极高,石英布发展空间广阔。

Q:公司电子布产品与全球最好产品相比的优劣势,以及2030年左右的需求展望和产能匹配规划?

A:在产品性能方面,一代Low DK产品的电性能和DK、DF性能优于日本东丽,2023年起日本两家同行已采购公司纤维用于生产特种布;CTE产品方面,公司是全球仅有的三家可批量化规模化生产企业之一(另两家为日本企业),且是国内同行中率先完成产品验证和批量交付的企业,7月后已获得CCL头部企业明确订单并批量交付。产能规划上,特种纤维特种布是公司及集团“十五五”重点,明后年特种布产能预计达到1亿米以上,长期来看,随着AI产业发展,需求可能是目前的五到十倍。

Q:LowCTE玻纤布在手机、电脑、平板电脑等终端电子产品中是否有应用?若有应用,需求体量预计如何?

A:CTE玻纤布在终端电子产品中已有应用,如苹果iPhone 17系列及华为、小米等品牌的手机中框和壳体,其优势在于信号传输能力强。同时,新能源汽车领域(如特斯拉的雷达天线面和载体材料也使用了CTE一代短切纤维。终端电子产品因面向广大消费者,价格敏感度较高,需求体量取决于下游客户对性价比的考量;而服务器等头部客户对性能要求高,利润空间大,对价格敏感度较低。目前相关市场总体量数据获取困难,但特种纤维及特种布的需求趋势明确,未来增长潜力较大。

Q:织布机的供应周期大概是多久?明年扩产背景下织布机是否会有供应瓶颈?其他同行是否会面临相应问题?其他同行有较大幅度的织布机购置计划,下游织布机产能有限的情况下,中材科技织布机到位能力是否较强?

A:目前织布机基本都是丰田机,其性能稳定度高。丰田在选择客户时会优先考虑发展潜力和背景实力较强的客户,因此中材科技在织布机供给方面没有问题。丰田织布机的交付周期基本为每季度一次。此外,公司不仅会购置新织布机,还能将三五年内的旧织布机调整为特种布产能,目前具备的产能部分是通过对之前购置的织布机进行升级改造实现的。

Q:二代LOWDK布目前能否保证供应?未来价格是否会有变化可能?

A:二代LOWDK布的良率已大幅提升,这一过程经历了很多曲折。从未来走势看,下游CCL和PCB厂商终究会进行性价比比较,因此公司在二代布研发上持续投入,不仅限于现有产品,还在持续研发性能和性价比更优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