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西子3000
 · 安徽  

$信立泰(SZ002294)$ 关于jk07,jk06以后是否bd。和杨总说的200亿美金的原话
公司领导层的原话分享出来。希望各位投资者自己做到心中有数。
美国ceo:感谢您的提问。目前,我们正在就07和06(相关项目)进行持续的对话。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正推动这些洽谈取得进展,但达成共识需要时间,而我们已经启动了这些洽谈。我们知道各方对这些项目都有兴趣,预计明年当我们有更多(数据)可供讨论时,相关活动会更加密集。
叶总:如果从商业化角度考虑,可想而知这是一项规模庞大的工作。这需要在几十个不同的国家开展三期临床试验,有时试验病例会达到数千例,跨国运营涉及十几个国家,管理方面确实存在不少挑战。不过在资金方面,我们是有保障的。目前我们需要等待二期数据出炉,届时才能明确哪些工作是我们可以自主完成的,哪些需要借助外部力量,因为到那时我们才能大致清楚临床阶段的难度有多大。
从长远来看,关于商业化,我相信在中国我们完全可以自主覆盖全国市场,但在海外市场,我们想告诉合作伙伴,三期临床的合作机会依然很大,只是可能不会急于推进。我们与许多其他公司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现金流状况良好,有能力开展多项工作。我们也在考虑,在肿瘤领域是否能从研发一直做到产品化和商业化,但这一切都要看数据,也要看与相关机构的合作情况。欧洲市场当然非常重要,但具体何时以及与哪些伙伴合作,需要看时机是否合适。
关于其他项目,颜总可以补充一下。
颜总:
其实刚才叶总提到的大思路,即未来出海全球化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然过程。正如叶总上午最后所说,我们坚持更加注重产品的成效以及最终实现上市。出海的最终目的,是让我们的产品能够惠及更多人。现在我们有不少员工来自孵化公司,随着金融开放,如果我们的产品具备(相应的优势),我们会积极推进。当然,随着我们的产品不断增多,沟通也会更加顺畅高效。我今天上午讲到的管线中,那些标注为粉红色的,要么是First-in-Class,要么是具有非常广阔发展前景的。当然,具体的时间表我们尚未制定,这是我们整体孵化和发展的方向。随着进展推进,我们不排除在某个阶段(采取特定举措)。
叶总:我再补充一下刚才提到的Newco(出海合作)问题。其实Newco模式在全球已经有不少经验,中国近一两年来这类案例也特别多。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研发公司要么当下需要推进(项目),要么是对财政支持有信心。否则,如果大厂给几千万资金用于一期或二期临床研发,企业若自身没有(实力),又凭什么能获得这个机会呢?除非是没钱,或者没信心,但这也不是说一定不行啊,只是难度很大。所以说,早完成未必就绝对好,晚完成也未必就绝对不好,关键还是看实际情况。
上午会议结束,杨总:在全球创新药物领域,我们取得了一系列非常积极且成效显著的进展,而且这些进展超出了我们的预期。200亿美金并非我们的目标,这未免太小看我们了。我们真正的愿望是让我们的产品能够惠及全球的心力衰竭患者,这才是我们公司的价值所在。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