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顺势利导
 · 江苏  

没啥吹的,把整理的固态电池逻辑贴一点:

1、2025年一季度,国内固态/半固态电池领域迎来188亿元投资,规划产能达48.3GWh(相当于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的15%),从正极材料(容百科技超高镍)到电解质(恩捷股份硫化物膜),从设备(先导智能干法电极)到回收(格林美固态回收技术),全产业链正经历“固态化”改造。技术路线:硫化物成终极方案.硫化物电解质(离子电导率10⁻³ S/cm)被视为全固态电池终极路线,2030年市场占比预计达65%;氧化物(清陶能源)、聚合物(孚能科技)则主导半固态过渡市场,凭借成熟度和成本优势率先落地。

2、贝特瑞5月13日发布半固态/全固态电池材料解决方案,已具备量产技术储备;国轩高科5月17日推出G垣准固态电池(能量密度300Wh/kg、续航超1000公里),同步规划12GWh产线,样车完成万公里路测;宁德时代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中试线投产(能量密度450Wh/kg),计划2026年产能扩至50GWh,配套理想MEGA车型续航达1080公里。

3、- 2025-2027年:半固态电池为主流(含10%-30%液态电解质,能量密度300-350Wh/kg,成本低40%),上汽MG4、长安金钟罩等20万元级车型搭载,全固态电池在高端车(如比亚迪仰望U8)小规模应用;- 2028-2030年:硫化物全固态电池规模化量产(能量密度400Wh/kg,成本0.8元/Wh),宁德时代、丰田等企业产能破百GWh,市场规模超2500亿元;- 2030年后:全固态电池全面替代,推动电动车续航破1500公里、充电10分钟补能,同时颠覆储能(宽温域-40℃~60℃、寿命25年)、低空经济等领域。

4、7月30日宁德中报业绩交流会上提及固态电池科学问题得到了解决&目前是工程问题,真正目标是瞄准量产化商业化产品去做,目前进展还不错,产品化已在推进,商业化要考虑成本,预计2027年小规模量产,供应链成熟需要3-5年,2030年实现商业化。

5、最后总结的就是,从上述计划的时间节点来看,现在基本属于中试阶段,宁德中试跑的结果和参数都还可以,所以这条线的投资逻辑就是盯着每个节点事件的进展结果即可,我当前主要是盯着宁德时代硫化物技术中试的进展,到底哪个技术路线更优,只能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宁德老大都敢重仓押注的路线,我也是头铁跟着重仓梭哈跟进的。根据这条线的受益先后顺序,我是先重仓的设备,小仓位材料,等设备业绩陆续出来时候,再开始平衡仓位到材料上去(当前个股市场价格反馈的情况,也基本是按这个路线走的)。外面的诱惑很大,我已经是在死守这条线了,其他看好的线,也都是只能小仓位参与了。

$先导智能(SZ300450)$ $赢合科技(SZ300457)$ $利元亨(SH688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