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2046TMT
 · 上海  

一份价值千金的卖方报告,props to Wells Fargo.
另外非常有意思的一点,读金融时报写Levi’s复苏的文章里,提到一个观点是Athleisure fatigue:对于运动时尚穿搭的疲倦催生了Denim的复苏,我认为这是很有趣的一个观点,于是进一步检索,发现并不是第一次有人把Athletic wear和Denim作为观察对照组。 2017年,当LululemonNike都深陷泥沼的时候,人们发现Levi's当年创下了10多年以来的最高增速8%,同样的CK母公司PVH当年的业绩也非常非常好,今年则几乎发生了同样的事:过去一个季度PVH/LEVI/AEO的股价大幅跑赢了LULU/NKE/DECK.当然更严谨的分析是把这两组公司股价跑个回归,等我有时间去跑跑看。
那么运动时尚的风真的过去了吗?我的理解是,这是一个Recurring theme:Athletic Wear相较于Apparel仍然处在强势地位,且这是一个不变的趋势,因为前者的产品研发导向落脚在功能性,而后者落脚在美学设计,从功能性(无论是Lulu的面料还是Nike的鞋底)往日常/时尚领域渗透是有故事可讲的,是有消费者愿意买单的,但从美学设计往专业运动领域渗透则是根本行不通的(i.e 奢牌的运动鞋联名从来都是搞噱头吸引年轻人,但贡献不了可观的收入)。但尽管如此,运动品牌的大盘渗透并不是直线上升的,它一定会在某个时间触及到阀值,当Lulu的面料故事/Nike的鞋底故事更新,不再足以驱动消费者的边际购买倾向的时候,像Denim这样的日常穿搭品类就会触底回归,从消费者的角度会说:时尚就是一个圈。但背后的本质还是各家产品创新的博弈,Lulu的面料和设计把它带到百亿美金的位置,但接下来需要面对的则是靠什么驱动边际消费,我以Lulu最新系列的Align No Line为例,它的产品更新就是在Align系列的基础上隐去了缝线,售价普遍提了10刀;而再看看Denim这边,为了顺应消费者被运动时尚调教好的舒适穿搭原则,越来越多的阔腿牛仔裤开始挤占紧身牛仔裤的货架位置,今年Levi's在TT上爆火的Baggy Jeans则进一步升级,宽胯细腰,同时腰部排扣调节腰围的设计淘汰了笨重的皮带,让消费者能在穿着舒适的同时最大程度凸显身材。对于这两种产品更新,我想我们做一个调研,当前可能愿意购买Lulu Align的消费者仍然占多数,但从边际消费倾向的角度,则可能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Lulu的管理层显然也一直在强调这件事:Increase Newness. 至于什么样规格的产品焕新才能带动销售,我没有答案,我也很难说换一个CEO放到Calvin的位置是不是就能做得更好。 但就目前拿出来的东西来说,Align到Align No Line这样规格的Newness显然是不够的。并且在可选消费,我阅历不算多,但也看了UGG、Coach、Levi's这些品牌的复苏故事,包括Nike正在做的事,无一例外是把产品从渠道Pull back,精简SKU,然后换设计师/提升产品研发,以一代全新的产品形象和一个非常干净的渠道库存状况,来迎接自己的新生。我不知道Lulu这样一个纯直销的经营模式是否有其特殊性,但从其公布的门店情况来看,每个季度的关店都非常少,它今年上半年的净开店数甚至比去年同期还要多,而它财报里我没有看到任何关于精简SKU的表述和愿景,相反,他们在强调Our teams are now focused on increasing the number and frequency of new styles we bring into the assortment. 我不理解,我觉得Newness更多要从质的角度突破,而非频次和量,我对此表示忧患.
X上Lulu的多头表示:卖方把Lulu视作Gap这样的specialty retail股估值是侮辱,Lulu有忠实付费的高端用户群体,我认同; 多头亦表示,对于Lulu的体量而言,Alo和Vuori不足为惧,他们有自己的问题,我亦表示理解。 但是报表里这个过去14个季度不停坠落的同店销售数据在我这就是绕不过去的,它是这个品牌在丧失消费者吸引力的铁证,Lulu当前已经并不是仅仅在跟Alo和Vuori竞争了,逆水行舟,你不做出足够好的产品,你的消费者甚至会转向Denim这样的老玩家。
说句有争议的话,我认为垂垂老矣的NKE换了管理层之后在Increase Newness上所作出的努力比Lulu都要好很多。Nike在做正确的事,这句话我去年就在讲,但是上一任CEO留下来的烂摊子实在是太多了,从诸如JD Sports等经销商最近的反馈来看,还是半只脚在泥沼中…等26 Spring他们自己押注的新品吧. 从Nike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到,可选消费有其美妙之处,在风口上大段大段的Momentum,但一个品牌要复苏,所要付出的努力也是巨大的。像是去复盘Coach的逆袭,很多人归功于从LV挖来了设计师Stuart Vevers,但他其实2013年就在主管Coach的设计了,而关店、梳理正价店与奥莱店的货品与价盘体系、吸引年轻人等战略,公司也都起码提及了两年,最终才在2024这个高端奢侈品消费触顶的当口,以一只Brooklyn手袋宣告完美回归。至此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投资人不愿意碰这样的行业,我自己倒蛮享受的,因为这些行业离生活很近,把微观宏观细枝末节的一些观察联系起来,结合数据去印证,再做研究判断,对我来说很有意思,总之,多学多看,与大家共勉。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