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不要错过这场医药大牛市!

用户头像
贫民窟的大富翁
 · 上海  

时间紧急,我就直接讲干货,把逻辑和产品说清楚,产品就是恒生医药ETF(159892),它跟踪的是恒生生物科技指数,指数代码:HSHKBIO.HI,前十大成分股如下:

这个指数很有特点,覆盖香港上市的生物科技全产业链公司,包括药品、生物技术、医疗设备及药品分销等,成分股50只,权重分散于创新药、CXO(医药外包)、医疗器械等领域,如果希望兼顾创新药与产业链配套(如CXO、医疗器械),分散单一赛道风险,那就选它。

如果希望搞纯创新药,那么考虑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指数代码:HSSCPB.HI,进攻性更高,缺点是波动大,估值也较高,一般人的心脏受不了,也拿不住。

这两个指数是相辅相成的。

为什么这个时间点上选择医药?因为行业到了一个质变点,我们看一组数据。

据阿基米德君数据,2025年以来(截至8月27日),全球创新药达成BD 交易数量540 项,披露总金额达1634.10 亿美元,其中国产创新药达成license out 交易数量83 项(2024年全年92项),披露总金额达845.31亿美元(2024年全年488.13 亿美元)。

同期,国产创新药达成重磅BD出海交易17笔(2019/2024年全年0/21项;重磅交易界定标准为总金额10亿美元以上,或首付款2亿美元以上),在全球创新药BD重磅项目中占比提升至35%(2019/2024年0/31%)。

而在中国创新药蓬勃发展的同时,美国同行却一蹶不振,目前,中国由行业资助的新药临床试验数量已超过美国。美国生物科技行业正陷入长期低迷,今年美国药企首次公开募股(IPO)市场几乎冻结。

大白话说,2019年到2024年中国的创新药完成了一次涅槃重生,从没有头绪埋头苦干的沉默期到了业绩全面爆发的收获期,现在正是最甜美的时刻。

背后的底层逻辑有两个,第一个是中国研发成本低于欧美,临床资源丰富,加速管线推进,工程师红利+先进工具的使用,我们效率和性价比确实更高,第二个,中国创新药在双抗、ADC(抗体偶联药物)等领域全球领先,吸引跨国药企合作。

再比如说,正在举办的第二十八届CSCO大会,中国创新药和临床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显著增强,甚至和美国并肩齐驱:

1)相比外资MNC,Pharma和biopharma是大会主流。以恒瑞、翰森、天晴、百济等代表的中国创新药商业化新势力宣传力度大,临床医生认可度高,会议排场规格也都更高;

2)中国临床医生凭借中国创新药开始大力登上全球舞台,成为全球医学界一股重要势力。

众多顶级PI大量参与中国创新药的临床推进,越来越多参与国际会议,今年ASCO来自中国的oral已经达到全球第二;AZ中国研发负责人何静博士也指出AZ中国战略在于in CHINA with CHINA for global,要大力和中国医生及中国创新药进行合作。近年来AZ在中国完成13笔交易,几乎都是肿瘤;

3)肺癌领域,下一代的IO发展大部分来自中国,双抗/ADC成为最热词汇。NSCLC大会场今年的主题是免疫治疗,PI们均指出下一代肺癌免疫治疗的方向为:双抗/多抗(AK112、IBI363),联用ADC,以及TCE(安进tarla),四个方向中三个来自中国: 双抗以AK112为代表,单一PFS获益已经获得众多PI认可;细胞因子以IBI363为代表,获得专家一致好评;联合ADC方向上博泰skb264+K药,BNTX+映恩等;

中国创新药前天受到美国Biotech的政治狙击,但是根本没有,核心愿意就是我们的技术确实够强,从商业角度出发,中国拥有较大的患者人群,大大降低了新药开发成本,从中美同阶段、同类型licensed-out的案例来看,中国创新药早研资产首付款仅为美国同类资产的1/n,极具性价比,具有较大竞争力。

此次草案出自美国Biotech投资人方势力,从侧面验证了中国Biotech的研发能力,来自对手的背书才是最强的,当我们手握先进生产力的时候,真的无惧一切。

回到投资标的上,我个人感觉对于医药就是明显分为NEW MONEY为代表的,主要投资新兴医药医疗等,OLD MONEY则投资传统医药,显然前者更有前景。

从估值看,恒生生物科技指数近一年涨幅120%,动态市盈率32,十年百分位60.98%,处于合理位置,考虑到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历来是药企的业绩爆发期,当前的估值相对“创新药业绩兑现+政策支持+全球资本涌入+估值修复”四重强逻辑来说很有吸引力,恒生医药ETF(159892)依然值得配置!

@今日话题 @雪球达人秀 #创新药再度走强,百济神州续创股价新高# $恒生医药ETF(SZ159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