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商业航天,较优秀的10家公司

用户头像
财经邦
 · 辽宁  

军工+商业航天,较优秀的10家公司
在国防科技与商业航天深度融合的产业浪潮中,以下10家企业凭借核心技术突破与全产业链布局,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1. 航天环宇
作为国家航天重大工程核心配套单位,航天环宇深度参与北斗卫星导航、探月工程、火星探测等国家级项目,其星载天线、复合材料工艺装备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商业航天领域,公司完成“千帆”星座4.5米测控天伺馈、1.8米馈电天伺馈产品交付,并计划推出12米口径低成本大口径测控数传系统,支撑卫星通信与遥感数据高速传输。同时,其航空复材业务覆盖C919中央翼自动钻铆系统、C929机翼壁板成型工装等关键领域,成为国产大飞机产业链重要一环。
2. 和而泰铖昌科技
旗下铖昌科技是国内少数掌握相控阵T/R芯片完整解决方案的企业,其GaN基功率放大器芯片、硅基毫米波模拟波束赋形芯片已批量应用于星载雷达、5G基站等领域。典型案例包括某系列卫星大规模采用其星载相控阵T/R芯片,显著提升雷达系统性能;与主流通信设备商合作推动5G毫米波芯片国产化,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 宗申动力
控股子公司宗申航发自主研发的C145HT-III型涡轮增压活塞发动机,功率达145马力,成功替代进口产品用于翼龙-1E无人机,使飞行高度提升至10000米,挂载能力显著增强。该发动机实现100%国产化,大修间隔达2000小时,功重比1.21千瓦/公斤,技术指标接近国际主流产品,目前已批量供应彩虹、翼龙等多款军工无人机机型。
4. 北斗星通
作为北斗产业化核心企业,北斗星通构建了从芯片、模块到行业应用的全产业链体系。其高精度定位芯片在无人机、测量测绘、精准农业领域市场占有率超60%,并入选全球十大GNSS核心部件供应商。公司推出的“智能位置数字底座”(iLDB),通过“云+芯”技术架构,为智能网联汽车、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提供厘米级定位服务,支撑北斗系统从国防应用向消费级市场延伸。
5. 巨力索具
作为国内唯一航母阻拦索供应商,巨力索具突破高强度合金钢线材成型、精密编织等核心技术,4个月完成辽宁舰阻拦索研制交付,使我国成为全球第四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其产品还应用于长征五号火箭吊装、神舟飞船返回舱回收等航天场景,同时参与港珠澳大桥、天眼等超级工程,展现“大国重器”制造实力。
6. 西菱动力
深耕航空航天零部件制造,西菱动力为成飞集团提供无人机复材机身结构、进气道等关键部件,并参与航天火箭发动机壳体加工。其航空金属零部件制造技术覆盖高温合金精密锻造、复杂型腔数控加工等领域,产品精度达到微米级,支撑国产无人机与商业火箭轻量化发展。
7. 中超控股(中超航宇)
控股孙公司中超航宇聚焦高温合金精密铸造,其产品涵盖航空发动机涡轮机匣、燃气轮机扩压器等热端部件,成功进入军工单位供应商体系并实现批量供货。公司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承担江苏省重点研发专项,技术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募投项目达产后将新增3亿元年产能,进一步巩固在高温合金领域的技术壁垒。
8. 康达新材(赛英科技、必控科技)
赛英科技的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应用于“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神九”载人飞船等关键结构件,其电磁兼容产品覆盖航天测控设备抗干扰系统。必控科技作为商业航天分会会员,研发的上百种滤波组件、屏蔽材料为卫星载荷、地面站提供电磁环境保障,技术指标通过GJB151B国军标认证。
9. 北化股份
全资子公司防化装备研究院承担航天员防护系统核心产品研发,其航天员防护面罩、空间站环控生保净化装置、飞船发射现场专用防护服等产品,通过载人航天工程严苛测试。公司拥有军工行业全资质认证,其活性炭催化剂技术同步应用于核污染防治与工业废气处理,形成军民融合技术转化典范。
10. 航天科技
作为商业航天领军者,航天科技推出的六款固体火箭发动机覆盖1吨至10吨级运载能力,参与低轨通信卫星组网、空间碎片清理等商业项目。其自主研制的可重复使用液氧甲烷发动机完成200秒长程试车,具备大范围变推力、快速测发能力,推质比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低成本大规模进入空间提供技术支撑。
这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与场景落地,正在重塑军工与商业航天的产业边界,未来有望在卫星互联网、深空探测、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持续释放增长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