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价的免疫规划会不会阻碍九价的推广?

用户头像
吃土喝茶
 · 浙江  

对于消费者来说二价HPV和九价HPV是否存在本质的区别?这关系到二价免费接种后,消费者会不会、有多少人会用九价加强或接种时直接用九价替换?也关系到万泰生物会不会因为二价苗的低利润阻碍了九价苗可以获取的利润(不管如何,二价和九价都是自家的,这是比较幸运的)$万泰生物(SH603392)$

带着疑问去寻找了下答案,粗浅学习,不做推荐,和公司估值没有任何关系,仅就HPV进行讨论。(忘了贴图了,重新编辑后贴上)

1、《子宫颈癌等人乳头瘤病毒相关疾病免疫预防专家共识(2025年版)关于HPV感染子宫颈的自然病程的描述是这样的:绝大多数HPV感染为无症状的一过性感染,组织学上可表现为子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即轻度CIN(CIN1)。大约50%的HPV感染可在6个月内被机体清除,约90%的HPV感染可在24个月内清除。如果HPV持续感染,则可进展为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包括部分中度CIN(CIN2)和重度CIN(CIN3)。系统综述显示,CIN1逆转、持续、进展为CIN2+、进展为CIN3+和进展为浸润癌的概率分别为60%、25%、11%、2%和0.03%。随着CIN严重程度增加,逆转率降低,进展率升高。通常从HPV感染进展为子宫颈癌前病变的时间相对较短,约需5年;而从子宫颈癌前病变进展为浸润癌需要10~20年。

2、全球和中国人群中,在疾病不同阶段HPV基因型分布如下图所示:

从数据就可以直观看到:

(1)如果需求是预防子宫颈癌,16、18型是最最重要的两个预防型别,打了二价可以预防70%,而58、52、33、31、45相对而言没有那么高,九价能再提高20%。

(2)如果需求是预防高级别上皮内病变HSIL(CIN2、CIN3),16型也是比例最高的(45%),但是52、58、31、33型是超过18型,合计36.8%,不比16型低多少。

(3)如果需求是预防低级别上皮内病变LSIL(CIN1),16型比例更低,甚至不是第一位的。

(4)如果需求是预防尖锐湿疣,那必须打九价,因为低危型6、11感染是尖锐湿疣的主因。

3、结合病程和基因型分布看,消费者接收到最多的是什么型?

普通人群在主动或者被动的HPV检查过程中,先是细胞学检查确认是不是HPV阳性、确认哪个型别,再做活检,看是否病变、癌变。所以虽然16.18型在子宫颈癌中是最多的、也是认为最危险的,但是在细胞学检查出阳性、活检出低级别上皮内病变或高级别上皮内病变的时候,HPV的主要型别除了16.18型,52、58、31、33等其他型别的的比例也非常高。

这部分人群需要去确认是不是持续感染,是否需要介入治疗,正因为他们的治疗需求、支出费用,才会传导到普通人群,让普通人群去重视HPV疫苗的作用。也就是说普通人群接受到的和子宫颈癌有关联的HPV型别并不仅仅是16、18型,反而九价包含的其他5个型别是比较常见的。

所以,试想下,听到身边人说16、18、52、58、31、33、45型感染、病变,看到网上16、18、52、58、31、33、45型感染、病变,听到或者看到得了尖锐湿疣,是选择九价,做好更全面的防护?还是免费的二价,预防16、18就够了,6、11引起的尖锐湿疣无所谓,52、58、31、33、45型也无所谓。

怎么选择,一个是免费,一个是998/人、1497/人,多少人愿意掏这个钱?哪些地方的人愿意?按照国家统计局2024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看,1000元相当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1.8%-3.8%、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3.0%-7.6%;1500元相当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2.7%-5.7%、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4.5%-11.4%。对于城镇居民来说,1000元的支出占比都在4%以下,1500元也都在6%以下。对于农村居民来说,大部分省份1000元的支出也都在6%以下。未来,消费支出是上升的,疫苗的价格是有下降的可能的。为了孩子,为了自己,这样比例的开支很多人还是愿意的。

4、结合病程和基因型分布看,疫苗的口碑和什么有关?

同样的从病程和基因型分布看,疫苗的持续感染防护能力高低造成的差异,也会在今后的疫苗实际推广过程中不断显现出来。正如现在很多平台反馈的信息看,打了进口九价后仍然感染HPV的质疑声有不少,目前所有的HPV疫苗预防感染都没有数据(估计也是非常难),但是持续感染防护效果是有数据的,且也是有差异的,那么一款疫苗打了后可以在持续感染环节就进行预防,那疫苗的口碑会有很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