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乾哥 乾哥看饰界
2025年08月09日 12:00 安徽2025年盛夏,珠宝行业正上演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黄金盛宴”。老铺黄金发布业绩预告:上半年销售额以超过130亿元领跑手工古法金赛道,2025年有望突破200亿大关;这个赛道,周大福、明牌珠宝、周大生、老凤祥、萃华等上市公司早已纷纷跟进,郑州的华铺、兰州的琳朝、深圳的君佩、北京的京工美作…很多区域品牌也早早下场分得一杯羹,整个市场容量已达300亿元。
然而,喧嚣背后暗流涌动:行业蜂拥而入,头部品牌坐享红利,中小玩家却面临资源挤压与战略迷失。胡润研究院数据显示,中国206.6万高净值质享人群理论上支撑600亿市场天花板,但2025年赛道将突破300亿——这意味着竞争已从蓝海转向红海,价格战硝烟隐约可见2026年爆发。
手工古法金赛道未来3年的演变逻辑是什么?我将从市场规模预测、第二品牌争夺战、垄断格局形成、以及细分赛道破局点。对珠宝公司董事长而言,这不仅是一次趋势解读,更是一张生存路线图——在资源有限的战场上,唯有精准定位与战略革新,方能避免沦为“陪跑者”。
市场全景:繁荣下的隐忧,头部效应加速垄断
手工古法金的崛起,源于消费者对文化传承与工艺稀缺性的追捧。老铺黄金开辟这一品类后,华铺、琳朝、君佩、明牌传家金、老凤祥藏宝阁、周大生国家宝藏、周大福传承、萃华珠宝、京工美作等十余品牌争相入场,呈现“百家争鸣”之势。
但数据揭示残酷现实:2025年市场容量预计300亿元,老铺独占鳌头(占比超43%),周大福约40亿居次,明牌传家金20亿位列第三,其余品牌均在3-8亿区间规模。这种格局印证“蛋糕做大,老大分得最多”的商业铁律——当全行业为品类教育买单时,老铺的规模壁垒已难以撼动。
然而,繁荣掩盖了三大结构性危机:
1.容量增长遇瓶颈:胡润研究指出,高净值家庭(206.6万户)若户均年消费3万元,理论市场达600亿。但考虑到消费渗透率——70%家庭参与则420亿,50%则仅320亿——2025年300亿已接近短期天花板。未来3年(2025-2028),年复合增长率将放缓至10%-15%,2028年容量预计在400-450亿区间,增量空间有限。
2.资源争夺白热化:一二线城市高端商场(如SKP、恒隆)是核心战场,老铺已抢占70%黄金点位。新进品牌入场成本飙升:公关费、租金溢价超行业均值30%,国企品牌因体制约束更难操作。同时,工匠培育周期长(成熟师傅需5年以上),人才缺口导致产能瓶颈。
3.同质化竞争加剧:多数品牌沿用“一套班子多线作战”模式——既操盘大众珠宝,又兼顾古法金,导致战略失焦。例如某国企品牌,古法金团队仅5人兼职运营,年销售不足5亿,疲态尽显。
董事长启示:盲目跟风等于自杀。需清醒认知:市场已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厮杀,资源向头部集中是必然。您的企业若未跻身前三,需立即评估退出或转型可能。
未来3年,赛道最大悬念是“谁坐第二把交椅”。当前周大福(40亿+)、明牌传家金(20亿+)、周大生国家宝藏(8亿+)呈三足鼎立,但60%市场份额将被第一、第二品牌垄断(老铺+第二品牌)。基于品牌基因与资源禀赋,我们预判如下:
周大福传承:规模化优势,但创新乏力
周大福凭借渠道网络(超6000门店)和品牌溢价,短期或保持第二。但其问题在于“大而不专”:手工古法金仅作为产品线延伸,工艺创新不足。若持续依赖流量打法,2026年价格战中可能被细分品牌反超。
明牌传家金:工艺差异化王牌
明牌以20亿+销售额展现爆发力,核心在于锚定“传家收藏”场景——复刻故宫元素、限量定制系列引发高净值客群共鸣。其潜藏优势是“布切拉提式”慢工定制(如单件工期30天+),这与琳朝并列细分赛道领跑者。若独立事业部运营,2028年有望冲击50亿体量。
周大生国家宝藏:IP加持,但资源短板
国家宝藏IP自带文化光环,年销售8亿+验证其吸引力。但渠道局限于二三线城市,一线核心商场如北京SKP布局广告开始,高端商场渗透率不足10%。若无加大资本注入拓展一线核心渠道资源,加快品牌细分聚焦定位和专业化团队运作,业绩恐难有较大突破。
萃华珠宝:皇家稀缺工艺加持,但不够聚焦:
萃华珠宝作为中国珠宝行业“活化石”,其皇家工艺基因与百年IP历史构成了参与手工古法金市场竞争的核心壁垒。如品牌的血脉基因是“从清宫造办处到民国的工艺DNA”:清宫造办处嫡传技艺、溥仪御用金店、东亚博览会金奖(1930年)、1925年为张学良家族定制凤钗等,都是很好的品牌故事与稀缺的工艺传承。但萃华古法金品牌定位和产品线不够聚焦。
概率预测:明牌传家金最可能上位(概率50%),因其细分定位清晰;周大福次之(概率30%),但需警惕份额侵蚀;周大生与萃华各有20%机会,除非战略重构。
董事长启示:第二品牌之争本质是“定位之战”。明牌案例证明——与其全面对标老铺,不如聚焦细分场景(如传家、婚庆)。您的企业应问:我们比周大福更懂工艺?比周大生更擅IP?若无独特标签,及早转向才是上策。
赛道演变:细分求生,淘汰赛已开启
当头部垄断60%份额时(预计2028年),中小品牌将面临“要么细分,要么消亡”的终极抉择。市场演变将呈现三大趋势:
1.垂直细分赛道崛起
高奢定制(布切拉提模式):琳朝与明牌已试水“慢工出珍品”——工期数月、单价百万+,瞄准亿万级客户。这类市场虽小(预计100亿容量),但毛利率超60%,是利润避险区。
东方文化IP联名:周大生国家宝藏已验证“博物馆经济”潜力,未来可与各地博物馆拓展非遗、地方文旅合作,吸引Z世代文化消费者。
轻奢日常化:潮宏基珠宝尝试将古法金元素融入时尚饰品(如手链、耳钉),降低客单价至万元内,扩大中产客群。
2.价格战与淘汰潮
2026年或成行业分水岭:产能过剩将触发价格战(如克价下调10%-15%),中小品牌利润归零。当前超10个玩家中,80%将在3年内出局——特别是依赖代工、缺乏工匠储备的品牌。
3.资源整合加速
“工匠+渠道”双壁垒将催化并购:头部品牌收购区域工坊(如杭州未名作坊),或与高端商场签订排他协议。京工造办等地域品牌若未绑定本地资源,将被边缘化。
董事长启示:细分不是选项,而是生存必需。请问:您的企业能否像明牌与琳朝那样,Allin 战略资源(预算、人才)打造一个“超级事业部”——独立KPI、专用工匠池?若不能,请果断聚焦其他品类。
战略破局:董事长必须落地的四步棋
对珠宝公司掌舵人而言,手工古法金赛道既是风暴眼,也是弯道超车的机会。基于行业成功模型(如老铺的渠道卡位、明牌的细分深耕),我提炼四步实战策略:
1.锚定细分赛道,拒绝大而全
若您资源雄厚(如周大福),强攻“规模化收藏市场”,以艺术荟馆主打博物馆级复刻品;
若您体量中等(如明牌传家金),聚焦“慢工定制”,学习布切拉提工艺哲学;
若您是区域品牌(如京工美作),借力本土文化IP(如北京的文化IP),打造地域限量款。
2.重构组织架构:事业部制是生死线
手工古法金必须独立运营:
设立专属事业部,配备品牌、设计、工匠、营销团队;
财务独立核算,避免大众产品线吸血;
3.卡位核心资源,长期投资工匠生态
渠道上,联合地产商开发“珠宝主题商场专层”,降低租金成本;
人才上,与美院合作建立工匠学院(如老铺“金匠计划”),锁定新生代手艺人;
国企品牌可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民营资本解决渠道灵活性。
4.差异化品牌叙事,避开价格战
高净值客群不为低价买单,而为故事与工艺支付溢价:
明牌“传家金”以“代代相传”情感叙事,客单价提升25%;
建议开发“数字孪生证书”(区块链记录制作全程),强化稀缺性。
行动清单:是时候召开品牌战略研讨会评估了:①细分定位是否清晰?②事业部预算占比是否超30%?③工匠储备能否支撑3年增长?答案若“否”,需立刻调整航向。
在古法金赛道,做“稀缺”的炼金术士
手工古法金市场的终局,将是“2+N”格局——两大巨头鲸吞60%份额,N个细分品牌瓜分剩余蓝海。2025年300亿的狂欢之下,2026年的淘汰钟声已然敲响。对珠宝董事长而言,这不仅是品类之争,更是战略定力的试炼场。
明牌传家金的默默发力证明:在头部阴影下,细分市场仍是沃土;老铺的垄断警示:资源卡位需快、准、狠。当行业蜂拥而入时,智者不会盲目跟跑,而是深耕一隅,将工匠精神炼成稀缺壁垒。
未来三年,市场容量或触及450亿,但只有那些敢于独立运营、死磕工艺的品牌,才能分得一杯羹。请您记住:黄金永流传,但风口不等人——现在,是时候重写您企业的“炼金术法则”了。
(全文数据来源:胡润研究院2024年报告、行业年报及实地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