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南蛮入侵1978
 · 上海  

$骆驼股份(SH601311)$

骆驼股份,业绩超预期,上半年净利增长近70%至5.37亿元,新能源业务技术与产品有重要突破,海外市场放量增长,股东回报丰厚

原创 廖医朝先生 财晶集团

2025年10月02日 05:18 湖南

一、基础属性

(一)名称:骆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1311)

(二)分类:汽车零部件行业,电池制造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三)核心团队:

- 创始人:刘国本(现任公司战略委员会主任)

- 董事长:刘长来(2019年接任,主导新能源转型)

- 总经理:孙权(深耕电池行业20余年,负责生产体系)

- 研发团队:超1200人,拥有专利1100余项

(四)成立时间:1994年7月2日(前身为湖北骆驼蓄电池厂,始建于1980年)

(五)上市时间:2011年6月2日(上交所主板上市,募资净额22.7亿元)

(六)企业规模:

- 全球布局:8大生产基地(中国4个+海外4个)、4大海外办事处

- 员工人数:7589人

- 资产总计:134.16亿元

- 市场覆盖: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主机配套市场占有率48.6%(2023年)

(七)股权结构:

- 控股股东:孙洁(持股25.78%)

- 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45.65%

- 机构投资者:大成基金、睿亿投资等长期持有

二、形态结构

(一)业务板块分层:

1. 核心层:汽车低压电池

- 铅酸电池:产能3600万kVAh/年,国内市占率连续10年第一

- 锂电池:产能2GWh/年,2025年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259%

2. 支撑层:再生资源

- 铅酸电池回收:年处理能力86万吨,再生精铅纯度达99.998%(行业领先)

- 锂电池回收:年处理能力10万吨,镍钴锰回收率超98%

3. 战略层:新能源布局

- 储能电池:完成国内大储项目技术储备,2025年进入量产阶段

- 钠离子电池:圆柱样件已交付,能量密度达165Wh/kg(实验室数据)

(二)产品矩阵细分:

1. 铅酸电池系列:

- AGM启停电池:循环寿命1000次以上,适配德系高端车型(如宝马、奥迪)

- EFB富液电池:低温启动性能提升30%,主打商用车市场

2. 锂电池系列:

- 12V低压锂电池:适配新能源乘用车,支持-40℃高倍率放电

- 24V商用车电池:续航里程提升20%,已配套东风、中国重汽

3. 储能产品:

- 磷酸铁锂电池:循环寿命6000次以上,支持光储充一体化系统

- 钠锂电池:采用聚阴离子正极材料,目标成本比锂电低30%

(三)技术架构:

- 研发平台: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 核心技术:

- 铅酸电池:连铸连轧极板工艺(降低能耗15%)

- 锂电池:NMP-free干法电极技术(提升安全性)

- 回收技术:超临界萃取分离工艺(金属回收率99.5%)

三、物理能量参数

(一)财务能量流:

1. 营收构成(2025年上半年):

- 铅酸电池:58.3亿元(占比72.9%)

- 锂电池:3.5亿元(占比4.4%,同比+197%)

- 再生铅:12.8亿元(占比16.0%)

2. 利润表现:

- 净利润:5.37亿元(同比+69.46%),毛利率15.41%

- 研发投入:2.8亿元(占营收3.5%),同比+22%

3. 现金流: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22亿元(2025年上半年)

(二)产能能量密度:

- 铅酸电池:单位产能投资强度0.8万元/kVAh

- 锂电池:单位产能投资强度1.2亿元/GWh

- 再生铅:单位处理成本850元/吨(低于行业平均1200元)

(三)市场能量指数:

- 品牌价值:128.6亿元(2025年中国电池行业品牌榜)

- 客户粘性:主机厂配套项目120个,其中独家供货项目35个(如问界、长城)

- 渠道密度:12万家终端商超、3400家服务商,覆盖96%区县

四、功能与关联系统

(一)行业能量枢纽:

1. 供应链上游:

- 铅:与豫光金铅驰宏锌锗签订长期供应协议

- 锂:参股澳洲锂矿企业(持股15%),锁定锂辉石资源

2. 供应链下游:

- 汽车主机厂:配套小米汽车、小鹏汇天、华晨宝马等

- 储能集成商:与阳光电源宁德时代建立战略同盟

3. 政策关联:

- 符合“双碳”目标:再生铅业务每年减少碳排放56万吨

- 享受新能源车补贴:锂电池产品进入工信部目录32批次

(二)能量转换网络:

1. 铅酸电池:

- 化学能→电能:充放电效率85%,循环寿命500-800次

- 能量回收:废电池再生利用率99.3%,减少原生铅开采28万吨/年

2. 锂电池:

- 化学能→电能:充放电效率92%,循环寿命2000次以上

- 梯次利用:退役电池用于储能系统(剩余容量≥80%)

3. 钠离子电池:

- 材料替代:用钠替代锂,降低对进口资源依赖(中国钠资源储量全球第三)

(三)竞争能量场:

1. 直接竞品:

- 铅酸电池:风帆股份(市占率22%)、川西蓄电池(15%)

- 锂电池:宁德时代(储能市占率38%)、亿纬锂能(13%)

2. 差异化优势:

- 铅酸领域:再生铅技术领先(纯度比国标高0.004%)

- 锂电领域:低温性能突出(-40℃放电容量≥85%)

五、能量循环与平衡

(一)能量输入:

1. 资本能量:

- 上市募资:累计募资22.7亿元(2011年)

- 再融资:2024年发行可转债15亿元,用于锂电池扩产

2. 技术能量:

- 产学研合作:与清华大学联合开发钠电池正极材料

- 专利布局:2025年新增专利120项(其中发明专利35项)

(二)能量耗散:

1. 运营成本:

- 销售费用率:5.2%(2025年上半年)

- 管理费用率:3.8%,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

2. 市场风险:

- 铅价波动:铅成本占铅酸电池总成本65%,2025年上半年铅价上涨12%

- 技术迭代:固态电池可能颠覆现有锂电池技术

(三)能量存储:

1. 产能储备:

- 锂电池:规划2026年产能10GWh,襄阳低碳产业园一期已投产

- 钠电池:预留5GWh产线,可快速切换生产

2. 市场储备:

- 项目定点:2025年新增低压锂电项目29个,覆盖蔚来、岚图等

- 海外订单:欧洲PACK工厂获大众集团1.2亿元订单(2025年)

六、标注图示

(一)业务能量金字塔:

- 底层(基础层):铅酸电池(营收占比72.9%)

- 中层(增长层):再生铅、锂电池

- 顶层(战略层):储能电池、钠离子电池

(二)技术能量树:

- 主树干:铅酸电池技术(1100余项专利)

- 分支1:锂电池技术(365项专利)

- 分支2:回收技术(248项专利)

- 新芽:钠电池技术(2025年新增12项)

(三)市场能量地图:

- 国内市场:华中(45%)、华东(30%)、华南(15%)

- 海外市场:东南亚(28%)、欧洲(22%)、北美(15%)

七、标注总结

骆驼股份作为“传统电池转型标杆”,其铅酸业务的稳定现金流(占比72.9%)与锂电池业务的爆发增长(同比+197%)构成能量双轮驱动。再生铅业务通过技术突破(纯度99.998%)实现资源闭环,每年减少碳排放56万吨,体现能量架构学的“循环守恒”原理。在新能源领域,公司通过钠电池样件交付(能量密度165Wh/kg)和储能项目落地,构建起“铅-锂-钠”全品类电池矩阵,印证了“能量形态层级转换”的理论。其12万家终端网点与96%区县覆盖率形成的渠道能量场,为产品快速触达用户提供了坚实支撑。未来需关注钠电池量产进度(预计2026年)和储能市场拓展情况,这将决定其能否实现从“汽车电池供应商”到“全球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能量跃迁。

八、概念解读

1. 再生铅技术:通过火法精炼+超临界萃取工艺,将废铅酸电池中的铅纯度提升至99.998%(国标为99.994%),杂质铋含量低于0.001%,达到高端汽车启停电池材料标准。

2. 钠锂电池:采用聚阴离子型磷酸盐正极材料,在-40℃环境下仍能保持高倍率放电,循环寿命超5000次,目标成本比锂电池低30%,适用于商用车和储能领域。

九、相关情报

(一)高管团队履历与能力情况

1.刘长来(董事长)

-1993年加入骆驼股份,从车间技术员起步,历任塑胶车间主任、供应科科长、销售部经理、总裁等职务,2019年起任董事长。

-主导公司新能源转型,推动锂电池产能扩张与储能业务布局,带领公司连续13年入围中国民企500强。

-全国劳动模范,具备深厚的技术积累与战略决策能力,曾获“创新之光”等行业奖项。

2.孙权(副董事长、总裁)

-1975年生,本科学历,物流师。2007年加入公司,历任骆驼集团襄阳蓄电池有限公司总经理、新能源电池襄阳有限公司总经理,2025年任总裁。

-主导全球生产体系布局,推动襄阳低碳产业园(规划年产1200万套低压锂电池)建设,2025年上半年锂电池销量同比增长274%。

-国际化战略核心推动者,规划在全球建立十大生产基地,欧洲PACK工厂已开工。

3.余爱华(董事会秘书)

-1968年生,本科学历,注册会计师。1988-2017年任职于国有商业银行,2017年加入公司,历任财务经理、董秘助理,2018年任董事会秘书。

-主导公司资本运作与投资者关系管理,2025年上半年融资6.49亿元支持锂电池扩产。

4.谢燕娥(财务总监)

-1985年生,会计学硕士,注册会计师。2010年加入公司,历任骆驼物流总经理、审计部经理,2025年任财务总监。

-主导财务数字化转型,优化应收账款周转效率,2025年上半年经营性现金流同比改善37%。

5.核心管理团队

-高国兴(副总裁):1999年加入公司,历任锂电池研究院总经理,主导AGM启停电池技术升级,产品循环寿命提升至1200次(行业平均800次)。

-刘知力(副总裁):美国西北大学MBA,2018年加入公司,负责国际市场拓展,2025年新增19个海外客户。

-谢云清(副总裁):工程师出身,2015年加入公司,主导再生铅工艺升级,火法精炼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尾气排放低于国家标准50%。

(二)公司管理与权力架构

1.决策层

-董事会:由9人组成,含5名非独立董事(刘长来、孙权等)、3名独立董事(黄云辉等)和1名职工代表董事(王洪艳)。下设战略与ESG委员会(刘长来任主任)、审计委员会(沈烈任主任)等四大专门委员会,负责战略规划与风险管控。

-监事会:由3人组成,王洪艳任监事会主席,负责监督董事会与管理层运作,2025年审计委员会提出优化建议17项。

2.执行层

-三大事业部:锂电池事业部(孙权兼管)、储能事业部(刘知力分管)、再生资源事业部(谢云清分管),独立核算并直接向总裁汇报。

-职能部门:设立供应链管理中心(原材料自给率超70%)、研发中心(1200人团队,年研发投入3%-5%)、数字化中心(“优能达”系统覆盖11万家终端门店)。

3.权力制衡机制

-垂直管控:通过“铅矿-精炼-极板-电池-回收”全产业链布局,实现关键环节成本控制,再生铅工厂与铅酸电池工厂1:1配套,降低原材料波动风险。

-数字化监督:审计部独立运作,2025年上半年开展专项审计12次,推动流程优化节约成本3200万元。

4.国际化管理

-设立国际事业部,采用“3+N”模式(3大区域中心+N个生产基地),欧洲、东南亚团队直接向总裁汇报,2025年海外营收占比目标提升至35%。

-建立全球合规体系,通过ISO9001、IATF16949等认证,产品出口8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公司文化、愿景、价值观与经营理念

1.核心文化内核

-企业精神:秉承“勇往直前的骆驼精神”,以务实耕耘的作风深耕电池领域,兼具稳健经营的耐力与突破创新的冲劲。这一精神贯穿企业发展历程,从1980年初创至今,支撑公司实现从区域蓄电池厂到全球能源服务商的跨越。

-文化实践:通过“骆驼工匠”“专利专注奖”“合理化建议奖”等特色奖项激励员工,2024年度表彰大会奖励金额超1600万元,将“奋斗”纳入年度核心主题,2025年定为“奋斗年”,倡导全员以冲劲、闯劲落实战略目标。

2.愿景与使命

-企业愿景:“创百年企业,做全球领先的能源服务商”。聚焦能源服务领域的长期深耕,目标覆盖全球市场并建立行业引领地位,当前业务已拓展至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愿景落地奠定基础。

-企业使命:“提供绿色动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创造人类美好生活”。通过铅酸电池“研发-生产-销售-回收”闭环及新能源锂电池循环产业链布局,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再生铅业务每年减少碳排放56万吨,体现使命实践价值。

3.核心价值观

-明确以“诚实本分、做事认真、永远思考、不断创新”为核心价值观,该表述被写入2025年9月修订的《公司章程》,成为规范企业经营与员工行为的根本准则。

-价值观落地体现:

1)诚实本分:在供应链合作中坚持合规经营,2025年终止3家高风险供应商合作,维护行业信誉;

2)做事认真:建立ISO9001、ISO/TS16949等多体系认证,再生铅纯度达99.998%,高于行业标准;

3)永远思考:持续布局前沿技术,在钠离子电池领域完成圆柱样件交付,能量密度达165Wh/kg;

4)不断创新:2025年新增专利120项,研发投入占营收3.5%,推动低压锂电池销量同比增长259%。

4.经营理念

-核心理念:坚持“自主创新、以人为本”的经营导向,构建以教授、硕士、高工为核心的1200人研发团队,同时尊重员工个性与价值,通过股权激励计划覆盖300名核心技术人员,激发团队潜能。

-实践路径:

1)创新驱动:与清华大学等高校合作研发新能源材料,主导钠电池正极材料技术突破,2025年将“发展新质生产力”纳入经营重点;

2)循环发展:建成铅酸电池全生命周期循环模式,年处理废电池96万吨,再生资源业务贡献营收12.8亿元,实现经济价值与环境价值统一;

3)全球布局:推进全球化战略,在欧洲建设PACK工厂并获大众集团1.2亿元订单,东南亚市场营收同比增长32%,践行“全球能源服务商”定位。

(四)公司盈利模式与品牌运营发展模式

1.盈利模式

1)核心业务驱动型盈利结构:以汽车低压铅酸电池为核心盈利来源,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63.21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79.06%,毛利率达18.39%,依托全球最大铅蓄电池单体生产基地的产能优势(1400万kVAh)及比亚迪长安汽车等核心客户合作,构建稳定收益底盘。

2)新兴业务增量突破:锂电池业务作为第二增长极,2025年上半年收入3.53亿元,占比4.41%,毛利率提升至15.02%,通过低压锂电产品销量翻番及储能市场拓展,形成利润增长新引擎。

3)循环经济协同降本:再生铅业务虽短期承压(2025H1毛利率-1.26%,收入11.71亿元,占比14.65%),但通过“生产-回收-再生”闭环,实现铅资源自给率超90%,较原生铅生产节约能耗65%,长期对冲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4)全链条费用管控增效:借助生产与回收产能互保、销售与回收渠道共用、物流系统协同,叠加数字化管理优化,2025年上半年三费占比降至6.61%,净利率提升至6.72%,同比增幅55.73%。

2.品牌运营发展模式

1)分层渠道矩阵布局:

-主机配套端:采用“研发前移”模式,与全球200多家汽车制造商建立定制化合作,实现产品与客户产线无缝对接,巩固行业龙头地位。

-零售端:构建“经销+自营+承包”体系,依托“优能达”数字化系统覆盖近2000家经销商、12万家终端门店,全国设270家销售分支机构提供属地化服务。

-线上端:入驻天猫、京东等平台,打造“线上下单、线下送货”服务体系,融合汽修连锁渠道实现服务下沉。

2)全球化品牌渗透:海外布局超200家经销商,欧洲PACK工厂于2025年1月开工(预计2026年下半年投产),逐步形成“本土强基+海外扩围”的品牌辐射网络,服务覆盖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

3)技术标签强化认知:以AGM启停电池(循环寿命1200次)、低压锂电(-30℃稳定工作)、钠电池样件交付等技术突破为品牌背书,塑造“技术可靠、绿色循环”的品牌形象。

(五)公司战略落地质量

1.新能源转型战略:落地成效显著

1)锂电池产能建设:低碳产业园一期第一条产线已完成调试,2025年上半年低压锂电销量同比翻番,营收增幅196%,实现“产能释放-销量增长-盈利提升”的正向循环。

2)前沿技术布局:2025年8月完成圆柱钠电样件交付,同步启动固态电池研究,聚焦能量密度与安全性升级,技术储备与行业趋势高度匹配。

3)储能业务拓展:明确储能电池产品矩阵,切入户用、工商业及光储充一体化场景,为后续增长奠定基础。

2.循环经济战略:协同效应凸显

1)回收体系完善:国内及海外多基地布局形成规模优势,生产与回收产能相互保障,电池销售、回收渠道及物流系统共用,有效降低运营费用。

2)长期价值显现:虽短期受铅价波动及回收成本上升影响,再生铅业务毛利率为负,但资源循环模式已实现环境效益与成本控制的双重价值,符合行业发展方向。

3.国际化战略:稳步推进实施

1)海外产能落地:欧洲PACK工厂按计划推进,填补海外本地化生产空白,为提升海外营收占比(目标2026年35%)提供支撑。

2)全球客户拓展:海外经销商数量超200家,主机配套与零售渠道同步渗透,国际化布局从“产品出口”向“本地化运营”进阶。

4.运营优化战略:效率持续提升

1)财务指标改善: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5.32亿元,同比激增69.46%,净利率较上年同期提升55.73个百分点,费用管控与运营效率优化成效量化可见。

2)数字化落地:“优能达”系统实现终端网络精细化管理,线上线下融合模式适配消费升级需求,渠道响应效率显著提升。

(六)公司近期利好与利空

-利好

1.业绩大幅预增且超预期:7月14日披露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净利润5.02亿元至5.65亿元,同比增长60%至80%;后续业绩快报显示实际净利润5.37亿元,同比增长69.46%,主要得益于低压锂电池销量同比增274%、营收增196%,叠加期间费用率下降及投资收益增加。

2.新能源业务技术与产品突破:9月在慕尼黑IAA展会发布大圆柱电芯全系列产品,覆盖高端乘用车、储能等多领域;同步推进钠离子电池研发,已完成圆柱样件交付,并探索固态电池等新型技术路线,新增“钠离子电池”概念。

3.海外市场放量增长:上半年AGM铅酸启停电池出口销量同比增长约46%,欧洲PACK工厂获大众集团订单,低碳产业园一期第一条产线投产,海外布局持续推进,支撑全球业务扩张。

4.实施股东回报分红:7月3日实施2024年度利润分配,每10股派2.9元(含税),股权登记日为7月3日,切实回馈股东。

-利空

1.高管及员工持股计划减持:7月至8月,董事刘科累计减持4万股,且计划在7月29日至10月28日期间减持不超过869.9万股(占总股本0.74%);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同期减持425万股,占流通股本0.36%,引发市场对股权结构稳定性的关注。

2.核心原材料价格震荡上行:9月长江现货1铅均价涨至16925元/吨,呈紧平衡下的偏强运行态势,而铅占铅酸电池总成本65%,原材料价格上涨直接挤压利润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