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相信故事时,“镰刀”已经举起。
这个国庆长假,对22万海南华铁(603300)的股民来说格外煎熬。9月30日收盘后,公司一纸公告宣布:36.9亿元的算力大单,黄了。
这场持续近7个月的资本大戏,最终以“市场环境变化”轻描淡写地戛然而止,只留下高位接盘的散户们在风中凌乱。
回顾这场资本运作,其精准程度令人咋舌:
3月4日 ,公司高调宣布签订五年期36.9亿元算力合同,在AI概念火爆的当时,这无疑是一枚重磅炸弹。
随后,股价应声而起,从1月份的4.76元一路飙升至13.25元,涨幅近300%。期间,公司以“商业秘密”为由,始终拒绝透露交易对方的具体信息。
8月15日,股价高位震荡之际,公司第二大股东顺势抛出减持计划,拟减持2.22%股份。
9月30日,国庆长假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晚间,公司突然宣布合同解除,理由冠冕堂皇,“市场环境变化且未收到采购订单”。
细思极恐的细节:一切都太“巧合”了。
这场闹剧中最值得玩味的是几个“巧合”是:
合同签订后七个月内,竟然“未产生任何实际成本”、“未进行设备交付”,甚至连“采购订单”都没有收到过。
选择在国庆长假前发布利空,完美避开了市场的即时反应,给了自己足够的缓冲时间。
不出所料,监管层的问询函火速抵达,要求公司说明具体情况。
在这场精心设计的资本游戏中,真正的输家始终是22万普通散户。
当公司在3月份放出巨单消息时,无数投资者怀着对AI算力美好前景的憧憬蜂拥而入。
他们相信这家原本做设备租赁的传统企业,真的能成功转型为算力新贵。
然而,现实的残酷超乎想象:那些看似美好的转型故事,可能只是为大股东减持铺路的工具。
海南华铁的案例,在A股市场并非孤例。从当年的贾跃亭到如今的海南华铁,套路总是惊人地相似:
首先,蹭上最热门的题材概念,讲一个动听的故事;
其次,用模棱两可所谓的“商业秘密”掩盖关键信息;
最后,在股价高位完成套现,留下散户在山顶吹冷风。
所以对于我们普通投资者而言,这让我们必须再次引起警示。那么多曾经追热点,买“空壳”的散户,亏掉了身价。
我们要警惕那些突如其来的转型故事。一家传统企业突然跨界到热门领域,往往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看清股东减持时机。如果重要股东在股价拉升、利好发布后急于减持,这本身就是一个危险信号。
关注合同具体细节。真正的大单会有具体的执行计划和时间表,而非停留在纸面上。
并且真正的大单公司唯恐大家不知道,不可能会遮遮掩掩啊。
股市从来不是童话世界,每个看似美好的故事背后,都可能藏着锋利的镰刀。
当你在为下一个“重磅利好”激动不已时,请先问自己一个问题:
如果这真的是个金矿,为什么他们愿意与你分享?$上证指数(SH000001)$ $深证成指(SZ399001)$ $创业板指(SZ399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