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公元股份发布公告,为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快速响应海外订单需求,顺应国际化发展趋势,以自有资金在新加坡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Suyuan International Pte. Ltd.,并以新加坡子公司为投资主体在越南设立了全资孙公司ERA PIPELINE VIETNAM COMPANY LIMITED,建设越南生产基地。其中,粟元国际注册资本为10,000新加坡币;越南公元注册资本为49,670,000,000越南盾(约合200万美元),越南生产基地的总投资额175,335,100,000越南盾(约合706万美元)。
公元股份主营管材管件及太阳能产品,2024年年报显示,其外销售收入占比达到24.5%,外销和东北区域成为去年仅剩的收入增长区域,可见外销对公司业务发展的重要性。
此次海外设厂值得考量,因为越南生产基地并非公司直接投资,而是先在新加坡设立全资子公司,再由新加坡公司去越南设厂。新加坡子公司注册资本仅约5万多人民币,而越南孙公司注册资本约200万美元,显然新加坡子公司是个壳公司,没有实体经营。
如此复杂的股权投资设厂,或许是为了规避关税。美国对越南等国的关税未来存在降低的可能,但前提或许是在当地的产品增加值要超过一定比例,不允许仅仅是简单的来料加工包装转出口。此外,美国关税未来可能对原材料进行穿透审查,来自于我国的重要零部件如果在越南制造为产品,很可能也会加征高关税。这些因素或导致企业尽量隐藏中国标签,这或许也是公元股份希望通过新加坡绕道在越南设厂规避关税风险。另外,各国对于外国投资也在有针对性的收紧,不管是投资国别以及盈利收益汇出等问题,所以采用新加坡可能更为灵活。总之,原先国内直接海外设厂开始变为通过海外子公司绕道设厂,期望绕过关税、海外投资及投资汇款等限制。
这种现象不仅仅是公元股份,当日西典新能也发布了类似的公告,公司通过香港设立子公司,并在新加坡设立孙公司,最终通过这两家公司在泰国设厂。6月上旬TCL智家公告,通过香港孙公司在泰国设立生产基地,5月份仙乐健康同样采用旗下香港和新加坡公司在泰国建设生产基地。
虽然当下关税矛盾仍迷雾未散,但拓展海外市场仍是不少国内企业的重点,未雨绸缪,通过合理的股权结构规避政策风险,虽然未来仍有不确定,但这种应对之策仍值得肯定。
撰写于2025-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