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链

用户头像
钱厚左右
 · 河北  

AI产业链“全景图”!

一、算力底座:AI爆发的“能量源”
1. 光模块:中际旭创(800G光模块全球市占率领先,产能持续释放)、天孚通信(光器件领域“平台型选手”,多品类协同)、新易盛(高速光模块技术迭代快,海外客户占比高)
2. AI服务器:中科曙光(国产算力“顶梁柱”,智算中心布局领先)、浪潮信息(AI服务器出货量稳居前列,生态整合能力强)、工业富联(高端服务器制造“隐形冠军”,产能优势突出)
3. 液冷设备:曙光数创(浸没式液冷技术标杆,数据中心节能核心)、高澜股份(液冷解决方案全覆盖,从器件到系统)、英维克(数据中心温控龙头,AI时代散热需求爆发)
二、芯片与存储:AI的“心脏”与“仓库”
4. 国产AI芯片:海光信息(x86架构算力芯片,国产替代核心标的)、寒武纪(AI训练/推理芯片双轮驱动,算法适配性强)
5. 光芯片:源杰科技(国产100G光芯片实现突破,打破海外垄断)、华西股份(参股索尔思,深度布局光芯片上游)
6. 存储:佰维存储(车载+工业存储需求放量,产品线持续拓展)、北京君正(存储+AIoT双赛道发力,协同效应明显)
三、网络与数据中心:AI的“血管”与“中枢”
7. 交换机:共进股份(接入层交换机龙头,性价比优势显著)、菲菱科思(高端交换机核心供应商,技术迭代快)
8. 数据中心:美利云(西部算力枢纽核心载体,区位优势突出)、铜牛信息(国资云+算力服务,资源整合能力强)
四、算力服务与大模型:AI的“加油站”与“大脑”
9. 华为算力:高新发展(成都AI算力中心落地,牵手华为深化合作)、软通动力(华为生态深度参与者,算力服务场景丰富)
10. 算力租赁:鸿博股份(北京AI创新中心算力运营,稀缺性突出)、真视通(算力租赁+数据中心一体化,协同效应明显)
11. AI大模型:科大讯飞(“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千行百业落地快)、昆仑万维(“天工大模型”生态拓展,C端应用亮眼)
五、新兴场景:AI的“新战场”(新增赛道)
12. AI安全:三六零(大模型安全防护“守门人”,技术壁垒高)、奇安信(AI驱动网络安全升级,场景覆盖广)
13. 边缘计算:移远通信(AI模组赋能边缘终端,物联网+AI双爆发)、朗新科技(边缘算力服务民生,电力等场景落地深)
14. 智能驾驶:中科创达(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操作系统,卡位核心)、德赛西威(车载AI计算平台龙头,客户资源优质)
15. AI制药:药明康德(AI辅助药物研发平台,效率提升显著)、百奥泰(AI驱动抗体药物创新,研发周期缩短)
16. 具身智能:优必选(人形机器人核心技术积淀深)、绿的谐波(精密传动核心部件,机器人关节“心脏”)
六、行业应用:AI的“千面人生”
17. 数据要素:人民网(数据确权+内容科技,政策红利受益者)、拓尔思(语义智能+数据治理,垂直领域专精)
18. AI应用:万兴科技(创意软件AI化先锋,C端需求爆发)、金山办公(AI赋能办公软件,用户粘性强)
19. AI游戏:神州泰岳(游戏AI+云服务,降本增效明显)、冰川网络(AI驱动游戏内容生产,迭代速度加快)
20. AI传媒:中文在线(AI生成内容+IP运营,想象力丰富)、上海电影(影视工业化AI应用,产能释放可期)
AI产业已从“技术尝鲜期”迈入“全产业链共振期”。硬科技端,光芯片、AI芯片等“卡脖子”领域的突破,决定了产业上限;应用端,具身智能、AI制药等新场景的需求爆发,决定了产业韧性。把握“硬件支撑→算力服务→场景落地”的传导逻辑,才能在AI浪潮中精准捕捉机会~

AI硬件有7个核心方向,不少龙头股已实现翻倍,具体如下:

1. 液冷

驱动因素:AI算力需求激增,带动液冷需求;“东数西算”政策要求部分地区2025年超50%数据中心项目采用液冷;相关企业业绩表现良好。

核心公司:淳中科技英维克大元泵业飞龙股份康盛股份川环科技等。

2. AI电源

逻辑:AI芯片功率飙升,传统电源难以满足,需求或增5-7倍;相关企业业绩突出(如欧陆通一季度净利润增长59%);市场规模大,2025年全球预计超400亿元,2028年有望破千亿。

核心公司:麦捷科技铭普光磁、中恒电气、科华数据、盛弘股份等。

3. PCB

逻辑:AI需求爆发,AI服务器对PCB性能要求高,单台价值量为传统设备的6-8倍;数据中心升级、新能源车电子化等多领域需求增长;企业业绩表现佳。

龙头股:鹏鼎控股、生益科技、胜宏科技、沪电股份、深南电路等。

4. AI服务器

逻辑:大模型训练与推理需求激增,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达2980亿美元;全球算力基建投资增长;头部企业优势明显,国产替代在成熟制程推进。

核心公司:工业富联、浪潮信息、中兴通讯、中科曙光、中国长城等。

5. AI芯片

逻辑:大模型训练需海量GPU,推高高端芯片需求;多国将其列为战略重点,政策支持发展;受技术封锁倒逼,国产替代加速。

核心公司:海光信息、寒武纪、景嘉微、云天励飞、龙芯中科等。

6. CPO领域

逻辑:解决传统光模块功耗、散热问题,适配AI算力需求;2030年全球市场预计50亿美元(年增超80%),中国占比超40%;国家推动高带宽连接助力发展。

核心股票:中际旭创、新易盛、太辰光、华工科技、联特科技等。

7. 铜缆高速连接

逻辑:短距场景成本低、性能稳、功耗低,正从800G向1.6T升级;数据中心、AI基建、5G基站等场景需求释放;相关市场增长快,2025年中国规模破百亿。

核心公司:奕东电子、中富电路、胜蓝股份、金田股份、鑫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