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都股份(SZ002923)$ 全a市场,涉及核药的7,8家之多,今天谈涉核业务最全和业务最单一的东诚药业、润都股份。东诚核药业务已经非常成熟,拥有全产业链布局,包括核素生产、核药房网络、诊断和治疗药物的研发。东诚药业在核药领域的布局已经超过十年,拥有 30 个核药生产中心,覆盖国内 93.5% 的人口。其研发管线丰富,包括多个处于 III 期临床或 NDA 阶段的药物,如 APN-1607(阿尔茨海默病诊断药)和 ¹⁷⁷Lu-LNC1004(实体瘤治疗药)。此外,东诚药业还与诺华等国际药企合作,技术平台如蓝纳成纳米递送技术具有专利壁垒。其核药业务占比逐年提升,2024 年核药收入达 10.12 亿元,预计 2025 年核药收入占比将达 45%。
润都股份的核药业务相对较新,主要聚焦于心脏负荷试验药物盐酸去甲乌药碱注射液。 该药物是国内首个用于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的国产创新药,已提交上市申请并通过现场核查,预计 2025 年 Q3-Q4 获批。该药物的优势在于安全性高,适合特定患者群体,市场空间超过 10 亿元,长期可能达 40 亿元。此外,润都股份在尼古丁领域也有布局,但核药业务目前占比较小,主要收入仍来自传统原料药和制剂,下面对两者做一个简单的比较:
一、核心业务对比:全产业链 vs 单点突破
1. 东诚药业
优势:
全产业链壁垒:覆盖核素供应、核药房网络、研发生产、临床配送的闭环体系,拥有 30 个核药生产中心(含 8 个在建),覆盖国内 93.5% 人口。核药房网络建设周期长(单中心投资 3000 万 - 5000 万,周期 3 年以上),形成天然护城河。
管线矩阵化:诊断与治疗一体化布局,涵盖 PSMA、FAP、αvβ3 等靶点,其中 APN-1607(阿尔茨海默病诊断药)已完成 Ⅲ 期临床,预计 2025 年底提交 NDA;¹⁷⁷Lu-LNC1004(实体瘤治疗药)获 FDA 快速通道资格,中美 Ⅰ 期数据优于同类产品。
国际化进展:与诺华签订镥 - 177 长期供应协议(2025 年供货 100 居里,收入 2.1 亿元),蓝纳成纳米递送技术平台申请国际专利 23 项,支撑 10 余个全球管线。
劣势:
传统业务拖累:肝素原料药价格较 2023 年高点下跌 60%,2025 年 Q1 核药收入同比下滑 0.63%,短期业绩承压。
估值体系争议:当前市值 144 亿元,对应核药业务 PS 11 倍,高于中国同辐(PS 3 倍)但低于泽璟制药(PS 12 倍),市场对其 “传统药企转型创新” 的估值逻辑尚未完全统一。
2. 润都股份
优势:
单点技术突破:1 类创新药盐酸去甲乌药碱注射液(心脏负荷试验药物)填补国内空白,用于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安全性显著优于腺苷类药物(无支气管痉挛风险,适用于慢阻肺 / 高血压患者),已通过药学及临床现场核查,预计 2025 年 Q3-Q4 获批。
估值弹性高:当前市值 49.26 亿元,若盐酸去甲乌药碱上市后年销售额达 10 亿元(对应 PS 5 倍),市值有望翻倍至 100 亿元以上,显著低于同类创新药企(如泽璟制药 PS 12 倍)。
劣势:
业务单一风险:核药收入占比不足 5%,依赖单一产品商业化,且无后续核药管线布局,长期增长动能不足。
产能与渠道短板:缺乏核药房网络,需依赖第三方配送,可能影响产品渗透率(参考东诚药业核药房覆盖半径 100 公里,配送时效<2 小时)。
二、突破时间点与催化剂
1. 东诚药业
短期(2025 年):
APN-1607:Ⅲ 期临床完成,预计 2025 年底提交 NDA,若获批将成为国内首个 Tau 蛋白显像剂,潜在市场超百亿元。
核药产能释放:烟台欣科思达新增镥 - 177、钇 - 90 生产线,年产能提升至 500 居里,成本较进口降低 40%,支撑治疗性核药放量。
中长期(2026-2027 年):
¹⁷⁷Lu-LNC1004:中美 Ⅱ 期数据预计 2026Q1 发布,若疗效显著可能通过 BD 合作引入跨国药企(参考礼新医药 LM-299 的 5.88 亿美元首付款)。
蓝纳成分拆上市:纳米递送技术平台计划 2026H1 IPO,估值或达 30 亿元,增厚东诚投资收益 8 亿元。
2. 润都股份
短期(2025 年):
盐酸去甲乌药碱:预计 2025 年 Q3-Q4 获批上市,首年销售额有望达 1.5 亿 - 2 亿元,毛利率超 70%(参考瑞加诺生医保价 798 元 / 支,润都产品价格或低 30%)。
尼古丁业务补充:化学合成尼古丁产能 400 吨 / 年,已实现量产,医药级尼古丁用于戒烟贴片(毛利率 65%),2025 年贡献收入 1.2 亿元。
中长期(2026 年后):
仿创结合拓展:瑞加诺生注射液(核药负荷试验药物)处于临床试验阶段,2026 年或提交上市申请,与盐酸去甲乌药碱形成协同。
三、估值空间与风险对比
1. 东诚药业
估值上限:
核药业务独立估值:参考海外核药龙头诺华(PS 15 倍),若 2025 年核药收入 13 亿元,合理估值 195 亿元,叠加原料药及制剂业务(估值 50 亿元),总市值 245 亿元(较当前 + 70%)。
催化情景:APN-1607 获批 + 蓝纳成 IPO,PE 或从当前 145 倍回落至 50 倍,对应市值 200 亿元(较当前 + 40%)。
风险因素:肝素价格超预期下跌(2025 年 Q1 原料药收入同比 + 11.1%,但利润承压)。核药审批延迟(如 APN-1607 若推迟至 2026 年 NDA,估值可能回调 20%)。
2. 润都股份
估值上限:
盐酸去甲乌药碱单药估值:假设峰值销售额 10 亿元(渗透率 15%),PS 10 倍对应 100 亿元,叠加尼古丁业务(估值 20 亿元),总市值 120 亿元(较当前 + 144%)。
乐观情景:若产品进入医保(报销比例 50%),销售额或超 20 亿元,PS 8 倍对应 160 亿元(较当前 + 225%)。
风险因素:仿制药竞争(2028 年后专利到期,可能面临 3-5 家仿制药企冲击)。商业化不及预期(若年销售额仅 5 亿元,市值或回落至 60 亿元)。
四、结论:短期看爆发力,长期看生态
1. 战略选择建议
激进型投资者:优先布局
润都股份,盐酸去甲乌药碱上市后 3-6 个月内可能实现 50%-100% 收益,但需警惕单一产品风险。
稳健型投资者:优先配置
东诚药业,核药全产业链布局 + 国际化管线提供长期安全边际,APN-1607 获批后估值切换空间明确。
2. 关键跟踪节点
东诚药业:2025 年 8 月 15 日中报(核药收入增速)、2025 年 11 月 APN-1607 NDA 提交、2026 年 1 月 ¹⁷⁷Lu-LNC1004Ⅱ 期数据。
润都股份:2025 年 Q3 盐酸去甲乌药碱获批公告、2025 年 12 月医保谈判结果、2026 年 Q1 销售数据。
3. 终局展望
东诚药业:有望成为 “中国诺华”,核药业务占比超 50%,市值或达 300 亿 - 500 亿元(2028 年)。
润都股份:若盐酸去甲乌药碱成功商业化,可能转型为 “心血管核药专科药企”,市值天花板约 150 亿 - 200 亿元。
两者均处于核药行业爆发前夜,东诚胜在生态,润都赢在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