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铭达(SZ002947)$ 从技术壁垒、客户结构及增长潜力三个维度对比,恒铭达与思泉新材在散热领域呈现差异化竞争格局:
思泉新材:材料创新领先但效率待提升
石墨烯技术突破:自主研发的膨胀发泡石墨膜在 30psi 低压力下压缩率超 10%,面积热阻<0.78 cm²/W,导热性能达行业前列。其氧化石墨烯散热膜耐弯折次数提升 10 倍,适用于折叠屏手机等场景。液冷技术布局:液冷板模组通过台资厂商送样海外头部服务器客户,单机价值量超万元,预计 2025 年贡献收入超 2 亿元。但 2024 年研发费用同比激增 56% 至 3620 万元,净利润却下滑 3.88%,显示技术转化效率偏低。工艺瓶颈:均热板切割良率约 85%,低于恒铭达的 98%;合成石墨膜导热系数 1800 W/mK,较恒铭达低 10%。恒铭达:确定性增长与估值洼地
消费电子基本盘:若 iPhone 17 全球出货量达 1.2 亿部,其散热部件收入有望达 21.6 亿元(单机 4.5 美元 ×1.2 亿部 ×70% 份额),较 2024 年增长 180%。新能源增量:华为昇腾服务器结构件业务 2025 年订单量预计突破 5 万台,贡献 4 亿元营收(单机价值量 8000 元),对应净利润 0.8 亿元(净利率 20%),当前估值尚未体现该业务价值。估值优势:动态 PE 24.12 倍,显著低于消费电子行业均值(71.8 倍),若 2025 年散热 + 新能源业务收入达 28 亿元,PE 有望修复至 35 倍,目标市值 168 亿元(较当前股价 + 60%)。思泉新材:高弹性与高不确定性并存
苹果份额提升空间:当前石墨膜在苹果手机中份额约 10%,远期目标 40%(对应 8 亿元收入),且正在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渗透。若 2025 年苹果相关收入达 6 亿元,同比增速将超 150%。液冷与机器人新场景:液冷板模组已通过英伟达 GB200 服务器认证,单机价值量 1.2 万元;机器人散热模组通过 5-6 家客户验证,预计下半年批量供货,单机价值量 3000-5000 元。若 2025 年新业务收入占比达 20%,将带来显著估值重构。产能扩张风险:越南工厂投资 6500 万美元建设石墨散热材料(年产能 2000 万片)、液冷模组(年产能 50 万台)生产线,2025 年 Q4 投产后可能面临需求不及预期风险。恒铭达:规模化与垂直整合能力突出
成本控制优势:郑州、东莞工厂通过设备自制降低固定资产投入,散热模组单位成本较行业平均低 15%。国产替代红利:承接华为 Mate 60 系列散热模组 30% 份额,打破日本碍子垄断,技术路径获苹果验证后有望进一步渗透国产手机供应链。材料创新风险:石墨烯散热膜量产良率约 75%,较恒铭达低 23 个百分点;液冷模组毛利率预计 30%,低于恒铭达的 35%。客户集中度风险:北美大客户收入占比超 60%,若苹果订单波动或印度产能替代加速,业绩可能大幅下滑。配置建议:
保守型投资者:优先布局恒铭达,PE 低于 25 倍时逐步建仓,目标价 60 元(对应 2025 年 35 倍 PE)。进取型投资者:关注思泉新材液冷模组客户认证进展,若 2025 年 Q3 液冷收入超 1 亿元,可博弈估值修复,目标价 220 元(对应 2025 年 50 倍 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