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龙电业(SH600769)$ $东湖高新(SH600133)$
湖北国企转型困局 ——钱在睡大觉,壳在原地转
湖北省委第一、第四巡视组:
东湖高新账上躺着18.73亿现金,收益年化跑输余额宝,比余额宝还稳。这笔钱是三年前“卖身”路桥集团换来的,当时说是转型科技,结果钱没动,项目倒是动了心思——转头掏出3.76亿,联手一家亏损超480万的关联公司搞垃圾焚烧。行业龙头都在拼2000吨级项目,它搞500吨,这不是赶潮流,是捡剩饭。
公司还成立了5亿产业基金,听上去挺猛。可条款写着必须投30%资金给自家园区企业。这不叫投资,叫内循环。园区企业是“瞪羚”也好,“科技”也罢,先保自家池子不干,市场逻辑靠边站。这种玩法,资本市场早看透了。投资者用脚投票,股价连续逆势下跌。
另一边,东湖高新区旗下的祥龙电业更离谱。上市29年,连续27年没给投资者分红过一分钱,至今未分配利润亏空6.66亿,按去年1281万净利算,要连续赚50年才能填平。营收刚过9800万,在主板队伍里像个小学生混进博士答辩现场。
它主业还是供水和建筑。供水毛利率38.2%,看着不错,但区域太小,撑不起盘子。建筑业务去年收入涨了39.5%,可扣非利润直接亏掉352万,典型的“增收不增利”。投资者建议砍掉建筑业务,公司回应说:这是“基础性作用”。基础到年年亏,还要继续扛?
最让人看不懂的是,实控人是武汉东湖高新区管委会,号称中国光谷,和长江存储只隔3.6公里,同属一个体系。市场早传遍了,祥龙是“光谷净壳”,净资产0.29元/股,总市值不到40亿,正是装大项目的理想壳子。可公司公开说:没有资产注入计划。
嘴上喊转型,手上没动作。年报里“战略协同”“深度融入”写了一堆,实际连个污水处理资质都没申请。明明在“芯屏网端”园区里,却没参与任何产业链整合。深圳有深创投,合肥有建投,湖北的平台公司还在开尽调会,研究要不要投一个年收入11.8万的科技小公司。
问题出在哪?不是没钱,不是没资源,是机制僵了。不改革没事,宁可守着现金吃利息,也不敢碰新东西。钱在银行睡大觉,项目在PPT里画饼,股东在股吧里骂街。
一个简单的增发,搞了一年依旧没有下文。9月22日临时股东大会的关联交易预案,反对票逼近刹车红线。东湖高新和祥龙电业,你们应该干点正事了,别再让“转型”变成年会口号,别再让“改革”沦为文字游戏。光谷的芯片都能打进全球赛道,自家上市平台不该还在原地丢手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