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谷“水塔公司”的逆袭密码
2025年9月25日,武汉光谷。祥龙电业(600769.SH)股价连续两日涨停。
没人想到,这个常年在“供水管网改造”和“建筑安装结算”之间打转的“老国企”,竟突然被资本热捧。股票论坛炸锅:“什么情况?修水管的也要搞芯片了?”“湖北科投终于动手了?”不是炒作,不是幻觉,而是一场酝酿已久的“国资突袭战”——在AI算法狂飙、硅光晶圆飞转、生物试剂瓶叮当作响的光谷,一根被焊死27年的“旧水管”,正被强行拆解、重塑、通电。它不是要翻身,而是要重生。
翻开祥龙电业2025年半年报:营收3982.79万元,归母净利润同比激增83.32%。乍看亮眼,细看惊心。扣非净利润暴跌37.94%——这意味着,主业早已失血,所谓“增长”,全靠非经常性损益撑场。更刺眼的是,关联交易收入占比十年飙升至近六成,供水单价比市场高出28%(上交所监管函+2025年半年报交叉验证)。这不是市场化经营,这是“亲情价续命”。有老股民在股吧调侃:“靠这盈利水平,填平-6.66亿未分配利润窟窿,得从大禹治水干到元宇宙时代。”一句话,它早该退市了。但没退,因为它背后站着的,不是普通国企,而是东湖高新区管委会。
祥龙电业为何没被清退?因为它是一张“壳”,一张被精心保留了27年的主板上市牌照。而它的实控人——东湖高新区管委会,手握一张更大的王牌:湖北科投。过去五年,湖北科投主导了长江存储B+轮融资、联影医疗华中基地建设、九峰山实验室8寸铌酸锂晶圆项目,资产规模高达2870亿元(2024年债券募集说明书),堪称光谷“产业核弹头”。而光谷本身,2023年战新产业产值已破5000亿元,孕育9家独角兽(2024年白皮书),是全国硬科技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但讽刺的是,区内唯一主板上市平台——祥龙电业,却像一根被焊死的旧水管,与AI、硅光、生物试剂瓶格格不入,沦为“资本孤岛”。
2024年11月,国务院印发《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意见》,明令“主业空心化国企,限期整改”。2025年,湖北省国资委细则直接点名“高新区不得闲置上市平台”。倒计时已响起。再不动作,祥龙电业不仅面临退市,更可能成为全国首个因“资本空转”被问责的国资案例。而“笼子”早已锈死——供水与建筑业务营收占比100%,近十年研发投入不足营收0.5%(2023年报+2025半年报),董事长年薪数十万却热衷马拉松,董秘数月不回投资者提问反获评优(2024年社会责任报告)。这不是公司,是体制的“盆景”,是问责机制的形式主义在深水区的缩影。
“笼”该拆了,“新鸟”在哪?答案就在湖北科投手里。光谷信息、东湖大数据等优质资产估值均超30亿元(2024年战略合作公告),九峰山实验室的8寸铌酸锂晶圆项目更是硅光赛道黑马。这些资产,随便拎一个出来,都比祥龙电业的“供水管网”值钱十倍。更关键的是,2025年9月,长江存储完成股改(财联社报道),虽然借壳祥龙电业的概率很低,但分拆子公司武汉新芯IPO已递表,证明光谷硬科技资产证券化进入快车道。只要迈出一步,就是质变。
但9月那波涨停,说明资本在赌“壳变”——赌湖北科投终于要动真格,把祥龙电业从“水管工”升级为“战新产业接口”。这不是天方夜谭,而是现实倒逼的必然:通过发行科创债、嫁接政府引导基金,收购区内Pre-IPO企业股权,甚至与湖北科投共建半导体配套基金,渐进式注入优质资产,它就能从“修水管”跃迁至“造芯片”。
最讽刺的一幕是什么?当长江存储的工程师在讨论晶圆良率时,祥龙电业供给的冷却水正流过厂区地下管道。物理上共生,资本上割裂。这不仅是资源浪费,更是对光谷五千亿产业集群的慢性窒息。再不动真格,这根锈住的血管,真要堵死整个光谷的输氧管路了!$祥龙电业(SH600769)$ $山子高科(SZ000981)$ $通富微电(SZ00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