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目标与火风光

用户头像
回收再利用
 · 上海  

昨天发布了新目标:到2035年,中国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力争做得更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30%以上,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森林蓄积量达到240亿立方米以上,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

今天火电力股的走势似乎反映了一种恐慌情绪,似乎36亿千瓦风光目标要把火电彻底挤出历史舞台。

如何看待这个目标,以及这个目标对火电的影响呢?

首先看下数据:截至今年8月底,全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突破16.9亿千瓦,截至2025年7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为36.7亿千瓦。

这意味接下来十年每年要新增2亿千瓦风光。先看下21-24的风光增长情况:


结合表格不难看出,如果每年新增2亿千瓦,意味着接下来电力企业每年风光的资本开支仅有2024年的55%,直观地看,就是风光投资降速,不再疯狂上规模,有利于电力企业提升项目质量和股东回报。

其次,要关注这句话,到2035年,中国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至于哪年算是峰值,里面没说,有一种说法是2028年达峰。不过这不重要,我们就假定2025年为峰值,以后都必须减少。

既然是总量减少,那么所有涉及温室气体排放的行业都做出努力,回到火电上就是整个火电行业减排7-10%,不排除有的行业减排空间更大或更小,不过这不影响大数。

好接下来的逻辑是什么?

通过技术升级改造实现减排7-10%,比如优化煤耗、碳捕捉等,这意味着火电不需要压降小时数,即可实现实现目标。有人可能会说,火电新机组还在建设,火电机组目前14.7亿千瓦,以后还会增加,这种增加会抵消掉技术升级带来的减排效果。如果减排和新增机组相抵消,那就只能降低小时数了。

2024年火电平均小时数是4400,减少7-10%,也就是火电小时数降到4000。反过来讲4000小时基本就是火电的底了。这个利用小时数,再结合容量电价和辅助收益,火电会处于比较舒服的状态。火电发电量占比将降至30-40%,顺价也会更从容。况且36亿千瓦的风光对电网的挑战,会让14-16亿火电更加珍贵,火电机组减值、关停的情况也会减少,延寿、转备的情况会增多。

新目标意味着火绿企业资本开支可以降速了,火电小时数的底部保住了,火电资产价值有保障。

$国电电力(SH600795)$ $华能国际(SH600011)$ $大唐发电(SH60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