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太空经济规模预计在2035年达到1.8万亿美元,一批曾被视为“科幻概念股”的企业正在资本市场崭露头角。Rocket Lab ($Rocket Lab(RKLB)$)、AST SpaceMobile ($AST SpaceMobile(ASTS)$)、Planet Labs (PL)和BlackSky ($BlackSky Technology(BKSY)$)等公司近三个月股价翻倍,其中BlackSky涨幅高达215%。分析师指出,这些企业正构建太空经济的基础设施层,其价值重估才刚刚开始。
国防安全:太空成战略新高地
乌克兰战场验证了星链的军事价值,而美国太空军每年300亿美元的预算更凸显国家层面对太空主导权的争夺。上述四家公司中,BlackSky正通过高时效性地球情报系统,为军方提供实时战场监测;而Planet Labs运营着全球最大地球观测卫星群,日更新数据覆盖600万平方公里;Rocket Lab承担美国政府有效载荷发射任务,包括高超音速武器测试。
麦肯锡研究显示,太空国防市场规模已突破400亿美元,未来十年或翻番。
通信革命:太空互联网重构连接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低轨卫星互联网正在消除全球数字鸿沟。AST SpaceMobile正与AT&T等电信巨头合作,直接实现卫星-手机通信(无需地面终端)。而Rocket Lab正为亚马逊“柯伊伯计划”等星座项目发射卫星。马斯克的SpaceX星链已部署超6000颗卫星,用户突破300万。
考虑到目前全球仍有26亿人缺乏稳定网络接入,伯恩斯坦预计该领域市场规模将在2035年达到1500亿美元。
三大新兴赛道蓄势待发
1. 地球观测商业化
Planet Labs和BlackSky通过AI分析卫星数据,为农业、物流、ESG等领域提供决策支持。高盛预计,到2030年该市场将形成300亿美元产值。
2. 月球基建热潮
NASA的“阿尔忒弥斯计划”带动月球资源开发。投资者可关注Intuitive Machines(LUNR)的月球着陆器研发以及Rocket Lab,其Photon卫星平台已完成月球轨道投送任务。摩根士丹利指出,月球水冰开采可能解决深空探索燃料问题。
3. 太空制造与服务
Redwire(RDW)在国际空间站开展3D打印实验的同时,美国瓦尔达航天工业公司(Varda Space)正利用微重力环境生产超纯光纤材料。
花旗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太空制造和卫星服务市场规模或于2040年突破300亿美元。
投资逻辑:早期布局胜于精准择股
目前太空经济行业(国防、通信、EO、基础设施、制造、服务加起来太空经济总资产已接近1000亿美元。)正呈现出“大市场、小市值”的特征,行业龙头Rocket Lab的市值仍不足200亿美元,而BlackSky估值仅有7亿美元,不足潜在市场的1%。
摩根大通分析师Mark Douglas表示,建议投资者采用组合策略布局,而非押注单一企业。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Optimus人形机器人或成为太空基建的关键工具,其地外应用场景已获NASA关注。需要提醒投资者的是,技术迭代、政策管制及发射失败风险可能造成股价波动。但正如亚马逊早期亏损二十年才确立云服务霸主地位,太空经济的长周期特性要求投资者保持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