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面包(SH603866)$
盯着桃李面包5.44元的股收盘价,再看对比其他消费股行情,千元的贵州茅台不比,盐津铺子股价还66.65元,这种强烈的对比扎得人心里发闷。曾经那个"短保面包之王",如今用连续五年的净利润下滑和营收负增长,给我上了最生动的一课:桃李面包归于平庸,或许是注定要接受的现实。
我至今记得当初重仓它的理由。35%的市场份额、"中央工厂+批发"的成熟模式,还有那句"国民早餐"的民间认证,都让我觉得这是一个有着深深护城河的优质公司,买入桃李更是一笔稳赚不赔的投资。那时的桃李确实风光,东北大本营贡献着近四成营收,22个生产基地的面包每天源源不断送往全国31万个商超货架,市值一度冲到450亿的高峰。可我没预料到,这种看似稳固的优势,会在短短几年内变成拖累增长的包袱。
最先暴露的是战略上的平庸。当健康化成为消费市场的主流,桃李的研发费用却连年递减骤降如今更是连盐津铺子的零头都不到。别人忙着推出低糖、清洁标签产品时,它还在靠传统单品撑场面,新品增长根本抵不住主力产品的下滑颓势。渠道布局更是僵化,营收依赖传统商超,线上和新兴零食折扣店的布局严重滞后,等终于想起加码即时配送时,早已错失了最佳时机 。
更让人无奈的是扩张中的"水土不服"。东北大本营因人口流出和消费降级连续负增长,2025年上半年营收暴跌,曾经的增长引擎成了拖油瓶。华南市场更是噩梦,11家子公司持续亏损,产能利用率仅60%,成了全国最大的业绩拖累。这种"守不住老家、攻不下新地"的窘境,彻底暴露了其抗风险能力的薄弱。
最刺痛投资者的,是在平庸中消耗信任的操作。业绩下滑的同时,产品质量还屡屡出现问题。之前的文章这里不想赘述了。
分红派息没有毛病,即便是实控人家族拿走了大头,我也无话可说,可减持套现46亿。还是让投资者用脚投票,真是操作猛如虎,市值缩水350。桃李面包这个品牌早已在平庸中坍塌了。
看着账户里不断缩水的金额,想想如今这3800点的指数,对比那些涨势喜人的股票,郁闷当然有过。但久而久之我渐渐明白,投资中的许多痛苦,都源于对"平庸"的拒不接受。桃李的困境不是偶然,它的产品、渠道和战略,早已跟不上这个快速变化的市场,如今五元的股价正是市场对其能力的理性投票。
或许就像现实中的自己也许总有自命不凡,但其实我也只是个平庸人。投资里也总会遇到平庸的标的。接受桃李的平庸,不是承认失败,而是学会在狂热中保持清醒:那些没有核心竞争力、不愿拥抱变化的公司,无论曾经多么风光,终究会被市场抛下。与其在不甘中消耗自己,不如及时调整方向,毕竟投资的本质,从来都是与优质的龙头公司同行,而非为平庸的桃李坚守买单。
自己孩子平庸,你真舍得抛弃吗?能换成别人家优秀的孩子吗?还是只能接受平庸,留下些许迷茫和无奈。#股民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