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业绩前瞻:请珍惜120以下的美团

用户头像
走马财经
 · 上海  

首先说明两点:

第一,我所有文章都只是自己投资、跟踪和学习的记录,不作为投资建议,望慎重。

第二,本季度和下季度的业绩变得更难预测,我的前瞻过去比较准,从本季度开始可能会变得比较不准,望理解。

本文主题包括:

二季度业绩前瞻;

即时零售竞争格局及展望;

新业务进展;

估值分析。

一、美团二季度业绩前瞻

从2025年Q1开始,美团不再公布即时零售季度总单量,也不再披露具体的外卖、闪购单量信息,所以都是预估值(标黄处理)。

预计二季度外卖日均单量6292万单,同比增长7%,闪购日均单量预计1184万单,同比增长32%,闪购和外卖日均单量的比值来到了18.8%,历史新高。即时零售日均单量预计7476万单,同比增长10.3%。

外卖业务仍然保持稳健增长,但受到行业激烈竞争的初步冲击,客单价下滑约4%,大约46元(补贴前价格,不是用户到手价),营收增速慢于单量增速,季度内GTV大约2635亿,营收大约380亿,单均利润下滑约33%,主要受用户补贴、骑手补贴增加影响,叠加营销支出增加和客单价下滑,季度内外卖经营利润大约63亿。

闪购受益于二季度618大促,高客单品类增速更快,客单价预计达到85元左右,季度内GTV大约916亿,按GTV口径同比增速超40%,预计季度内营收大约112亿,经营利润大约5亿元,GTV口径利润率环比大幅下滑近50%,主要因为主动加大营销补贴所致,非受迫性影响。

本季度到店酒旅GTV预计2840亿,同比增长28%,到店增速更快,酒旅增速较慢,下沉市场增速极快,特价团、直播等折扣品增速超预期,因此客单价有下滑,单量增速快于GTV增速,佣金增速仍显著高于广告增速,收入增速远低于GTV增速、单量增速。

预计到店酒旅的货币化率进一步下滑到6%左右,季度内收入大约170.4亿,经营利润率略下滑到30%左右,经营利润51亿。

另有交通票务和民宿业务计入核心本地商业,估计营收在13亿左右,经营利润6亿左右。

根据上述分业务经营数据预测,核心本地商业营收预计673亿元,同比增长10.9%,新业务预计营收262亿,同比增长约21.1%。

美团6月23日调整了优选业务,对新业务营收影响大约在3-5亿元,不然预计本季度新业务营收规模可达到266亿左右,同时该调整在二季度对新业务利润也带来约2亿元增益,不过可能被Keeta提速影响冲淡。

季度内总营收预计935亿,同比增长13.6%。

预计本季度核心本地商业经营利润约125亿,经营利润率大约18.6%,同比下滑约17.9%;新业务经营亏损约25亿,经营利润率约-9.5%,经营性现金流预计118亿。

二季度通常是毛利率较好的季度,天气、规模因素利好,毛利率预计环比提升,但本季度骑手补贴加大,影响负面,所以环比提升不明显。

营销开支预计有较为明显提升,不过受益于经营杠杆,占营收比重仍然稳定,研发、行政开支保持平稳,总体经营利润预计101.2亿,利润率10.8%,EBITA利润大约115亿,利润率12.3%,同比均明显下滑。

二、即时零售竞争格局及展望

本季度美团财务数据比较难预测,主要因为行业竞争风云突变。

京东公布的财报,我们可以比较确定地看出来,它在二季度这个完整投入外卖的季度里,烧掉了135亿左右的现金

而从美团二季度财报预测,我们可以看出来,外卖大战对核心本地商业的利润负面影响大约在50亿,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激烈的竞争,核心本地商业二季度的经营利润本应该在175亿左右。

毛估估阿里本地生活业务烧掉的额外现金也在这个量级,它烧得更多的部分在三季度,当然美团利润损失更多的也在三季度,而京东三季度的外卖亏损有可能会明显收窄,但它的代价是基本退出外卖行业竞争主流视野

最近,我已经看到有京东骑手分享信息,说某些城市京东骑手正在被通知转送快递,说明外卖业务的单量模型已经不work了,专职骑手尚且如此,兼职骑手可想而知。

这还是暑期旺季,等9月份到来外卖行业单量会开始下降,四季度又比三季度整体下降,Winter is coming,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所以,结论已经很明显了,外卖业务只是进入门槛不高,但长期跑通模型的门槛极其之高

那么,现在我们可以把视野聚焦在美团和淘宝闪购两家来了。

首先,我觉得阿里是个值得尊敬的对手它的竞争策略无可指摘,在商业伦理之上

实际上,以前每年暑期,饿了么也会发起“暑期战役”,不过今年淘宝加入了进来,手笔更大。

其次,“一夜变天”的观点是经不起推敲的,外卖是一个长期博弈的市场,需要打持久战

此外,从目前的战局来看,淘宝确实处于上升势头。

前几天我在读者中做了一份抽样调查,淘宝(含饿了么/支付宝渠道)的常用份额确实有较为明显的增长,但美团仍然处于优势地位。

在过去,美团和饿了么已经大致处于7/3开的格局,京东入局后饿了么第二的位置一度岌岌可危,现在它不仅坐稳了第二,而且份额是比过去(30%)明显提升的。

需要说明的是,我的读者中美团投资者偏多一些,有可能存在一定的倾向性,所以淘宝的常用份额可能比结果显示的38.5%还高一些。

但同时,据我了解,美团内部最看重的是正餐GTV份额,若剔除茶饮、下午茶等弹性较大的品类,美团受到的冲击比我们看到的要小。

今年3月份时,我已经发表过对于即时零售行业的展望:

“即时零售领域,美团阿里京东三个核心玩家,都是供给、仓储、配送、平台、自营全能型选手,都下了重注。

不过如果要进一步分层,我会说美团阿里属于T0级选手,都没有明显的短板。

总体上美团还是处于更有利的位置,因为它的优势是现成的,而阿里的优势尚未兑现。美团的另一个优势,是它生于本地,长于本地,即时零售用户心智也更强一些。”

美团闪购受到的冲击更小,因为它实际上把更多子弹打到了这一块,按GTV统计它在3P(不含自营)闪购市场的份额预计在70%左右。

所以,我目前倾向于认为,对于美团和淘宝来说,一个比较可能且双方都能接受的结局是:

美团最终稳住行业位置和利润,适当让渡一小部分份额,淘宝获得一部分新增份额的同时,获得电商、本地生活、外卖、闪购一站购齐的用户习惯和心智,成为一个综合全能几无短板的超级消费APP,但要成为外卖和闪购领域的主导者,实在是太困难。

这样,大家都得到了自己最想要的部分

至于抖音和拼多多,我认为它们有可能浅层次介入外卖,大概率介入即时零售,但进入第一集团的概率并不高,当然,在他们宣布进入的时候,美团在资本市场上可能也会抖一抖,这很难避免。

三、新业务进展

美团优选是6月23号调整的,仍保留广东、福建、浙江等部分优势城市继续探索,这一调整对二季度影响有限,因为季度内只剩下7天,预计对营收的负面影响3-5亿,对利润的正面影响2亿左右。

小象在二季度还是正常推进,折扣零售一直在筹备,财务端产生影响要到四季度,而且早期影响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真正值得留意的是Keeta的进展,目前它在中东推进比较顺利,已经扩展到沙特20个核心城市,并在三季度开启了卡塔尔的征程。

以沙特市场为例,目前该地区年度GTV总规模大约在90亿美元(2025年数据),日均单量大约100万单,客单价大约25美金,美团目前日均单量大约12万单,且在持续增长,GTV市占率接近10%(略低于单量份额),年度GTV预计可以达到12亿美金左右,如果按照该地区普遍20-30%的货币化率,年营收规模预计可以达到3亿美金左右,也就是大约22亿元。

香港市场Keeta目前预计单量份额已经在50%上方,日均单量大约15万,客单价120港币,即大约110元,年度GTV大约60亿元,按照20%的货币化率可以计算出营收约12亿元。

卡塔尔市场下半年刚刚启动,巴西最快也要四季度末进入,所以全年Keeta带来的营收增量大约在30-40亿区间

四、请珍惜120以下的美团

美团的外卖、到店酒旅都是可以直接用成熟业务的DCF模型估值的,闪购和小象可以用预期现金流十年15%复合增长估值,其他国内业务估值不高,可以随便估一下,Keeta虽然高速增长且未来可期,但目前最合适的方式还是给0估值。

外卖年化订单预计大约240亿单,维持单均1元净利润——已考虑相对激烈市场竞争和社保投入,假设该业务维持4%的永续增长,实际上即便单量不增长,基于规模效应也可以比较轻松地实现4%的利润增长,所以这是保守预测,由于美团外卖的规模和业务壁垒,我们给予它8%的贴现率(对于这样的业务正常可以给7%贴现率,8%仍然是保守策略),可以计算出该部分的DCF估值大约6240亿。

到店酒旅因为稳定性不及外卖,我们预期它今年利润大约200亿,未来维持3%的永续增长,而贴现率用10%,对应DCF估值为2943亿。

闪购和小象组合按照GTV,参考外卖的UE模型,即2%的GTV Margin——实际上闪购和小象因为涉及的是实物零售,广告货币化率上限更高,理论上有更高的利润率,这里仍然保守预估,维持和外卖同样利润率水平,十年内维持15%复合增长,然后按照4%的永续增长,9%贴现率,DCF估值是4225亿。

上述三项业务合理估值在1.34万亿,如果因为Keeta持续亏损风险给予负估值,国内其他单车、充电、SaaS、快驴都是已经或会盈利的,互相抵消也没问题。

1.34万亿对应的是239港币,基本上是120港币的2倍。

无论你用DCF模型估值、PE估值、PS估值,或者实物闪购至少再造一个外卖来估,其实结果都不会比这个更低。但实际股价会因为情绪、竞争阶段、宏观环境、利率变化等诸多因素不停变化

市场短期是投票机,长期是称重机,聪明的投资者会逆势操作,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

很多人会盯着过去的60多看,确实,如果港股大盘大幅回调,美团现在的价格大概率也会跟随下行,并不是说120就是底部,但它相对于大盘继续超跌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了。

现在的120,大致上相当于一年多前的70多,要知道这一年多,港股大盘已经涨了接近50%,科技股实际上涨的更多。

所以,请珍惜120以下的美团,他有可能在120以下待一段时间,但不会一直待在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