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我国发布稀土出口管制政策,旨在强化资源战略安全、推动产业链高端化升级。基于上市公司年报、机构研报及行业报道,以下从上游(采矿/分离)、中游(冶炼/加工)、下游(应用)三大环节,按细分赛道梳理核心标的,重点分析其技术优势与产业链地位。
一、上游:稀土采矿与分离冶炼
上游是稀土产业链的资源控制核心,涵盖稀土矿开采、原矿分离(氧化物/金属)环节。我国稀土资源呈现“北轻南重”格局(北方轻稀土为主,南方中重稀土为主),出口管制下资源自给率与分离技术壁垒成为关键。
1. 轻稀土赛道
核心标的:北方稀土(600111)、包钢股份(600010)
- 核心技术优势:
- 北方稀土依托白云鄂博矿(全球最大轻稀土矿,占国内稀土储量83%),拥有“稀土选矿-冶炼分离-功能材料”全产业链,资源自给率近100%。
- 突破“绿色高效萃取分离技术”,稀土氧化物纯度达99.999%(5N级),杂质控制行业领先;同时布局稀土精矿产能提升(2025年规划年处理矿石3000万吨)。
- 产业链地位:全球最大轻稀土供应商,分离产能占全国50%以上,定价权显著(氧化镨钕市场占比超60%),是国家稀土战略资源调控核心平台。
2. 中重稀土赛道
核心标的:厦门钨业(600549)、中国稀土集团(旗下广晟有色600259、中国稀土00769.HK)
- 核心技术优势:
- 厦门钨业拥有福建龙岩、三明离子型稀土矿(中重稀土主产区),掌握“原地浸矿+绿色分离”技术,稀土回收率超90%(行业平均85%),且中重稀土配分(镝、铽含量)高于同类矿山。
- 中国稀土集团整合南方中重稀土资源(江西、广东、广西),旗下广晟有色拥有平远、新丰稀土矿,采用“智能化矿山+数字化分离”技术,降低能耗30%。
- 产业链地位:中重稀土资源稀缺性突出(全球80%中重稀土储量在中国),厦门钨业与中重稀土集团合计占国内中重稀土开采配额超70%,主导全球镝、铽等高端磁材关键元素供应。
二、中游:稀土冶炼深加工(金属/合金/前驱体)
中游聚焦稀土金属提纯、合金制备及功能材料前驱体,技术门槛集中于高纯度金属制备、低重稀土高矫顽力合金配方等。
1. 稀土金属与合金
核心标的:盛和资源(600392)、有研新材(600206)
- 核心技术优势:
- 盛和资源通过海外合作(如美国芒廷帕斯矿、澳大利亚诺兰矿)保障资源多元化,掌握“低温真空蒸馏提纯技术”,稀土金属纯度达99.9995%(5N5级),满足高端磁材需求。
- 有研新材依托稀土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开发“低镝/无镝高性能合金”(镝含量降低50%),成本优势显著,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
- 产业链地位:盛和资源是国内稀土金属出口主力(占国内出口量25%),有研新材为军工、航天提供高纯度稀土金属(纯度99.9999%以上),技术壁垒极高。
2. 磁材前驱体制备
- 核心技术优势:
- 正海磁材研发“速凝薄带+氢破制粉”一体化工艺,磁粉粒度均匀性提升20%,为高性能磁材奠定基础。
- 大地熊突破“稀土永磁二次晶界扩散技术”,重稀土利用率提高30%,磁体矫顽力提升15%,降低生产成本。
- 产业链地位:两者均为国内磁材前驱体头部企业,正海磁材绑定特斯拉、大众等车企,大地熊深度合作比亚迪,供应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磁材前驱体。
三、下游:稀土功能材料应用
下游以稀土永磁(钕铁硼)、催化、发光、储氢材料为主,其中永磁材料占比超40%,是出口管制下技术升级与附加值提升的核心方向。
1. 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
核心标的:中科三环(000970)、金力永磁(300748)、宁波韵升(600366)
- 核心技术优势:
- 中科三环:“晶界扩散+双主相配方”技术国际领先,磁体最高工作温度达220℃(传统180℃),应用于风电直驱电机、工业机器人。
- 金力永磁:“低重稀土高矫顽力磁材”量产(镝用量较行业平均低40%),通过IATF 16949认证,绑定特斯拉(4680电池电机)、联合电子等。
- 宁波韵升:“高一致性磁材制备技术”,磁体性能偏差<1%(行业平均3%),供应苹果、博世等高端客户。
- 产业链地位:三者占全球高性能钕铁硼产能35%(中科三环15%、金力永磁10%、宁波韵升10%),国内市占率超60%,是新能源车、风电等高端应用的核心供应商。
2. 催化材料(汽车尾气/工业催化)
核心标的:贵研铂业(600459)、中自科技(688737)
- 核心技术优势:
- 贵研铂业:“稀土-铂钯铑协同催化技术”,稀土负载量降低20%,催化剂活性提升15%,覆盖国六及以上标准。
- 中自科技:“稀土基SCR催化剂”突破低温活性瓶颈(-30℃起效),应用于商用车,绑定中国重汽、陕汽。
- 产业链地位:贵研铂业是国内汽车催化材料龙头(市占率30%),中自科技在商用车领域市占率超25%,受益于国六标准升级与出口管制下的国产替代。
总结:政策驱动下的产业链分化与机遇
2025年出口管制后,稀土产业链呈现“资源端强管控、中游技术升级、下游高端化”特征:
- 上游:资源型企业(北方稀土、厦门钨业)凭借配额与资源自给率占据主导,绿色开采与分离技术是核心竞争力。
- 中游:金属与合金企业(盛和资源、有研新材)向高纯度、低重稀土方向转型,绑定下游头部客户。
- 下游:永磁材料企业(金力永磁、中科三环)通过技术突破(晶界扩散、低镝化)巩固全球高端市场地位,催化/发光材料受益于国产替代加速。
未来,掌握核心技术(如低重稀土磁材、高纯度金属)与绑定新能源/高端制造需求的企业将持续领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