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确权供应链金融红海中突围!

用户头像
cnscf
 · 广东  

01、规范供应链交易结算底线催化数字金融脱核式、滴灌式创新

2025年4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 金融监管总局 最高人民法院 国家发展改革委 商务部 市场监管总局等印发《关于规范供应链金融业务 引导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更好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有关事宜的通知》。随后中互金协会发布自律规范、国务院出台保障中小企业支付条例,应收账款电子凭证的监管体系正式确立。

与此同时,国务院正式颁布《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自6月1日实施,《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不得强制中小企业接受商业汇票、应收账款电子凭证等非现金支付方式,不得利用非现金支付方式变相延长付款期限。

我们注意到,在应收账款电子凭证强调合规发展、保障中小企业利益的同时,监管更鼓励相关机构丰富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围绕“主体信用、物的信用和数字信用”等多种信用模式,供给多元供应链金融产品,开展脱核供应链金融,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直达供应链企业。一言以蔽之,对于供应链金融服务机构而言,就是要以场景化思维和方式供给产品和服务,打造真正满足供应链企业多样化需求的供应链产品。

首先,以行业思维打造专业服务。行业是场景化供应链金融服务的起点,通过对行业知识、行业经验和行业交易习惯的了解、掌握,在产业数字化基础上,方能打造契合交易场景、满足供应链企业直接需求的供应链金融产品。以此为基础,用行业思维,深耕产业,打造专业化供应链金融服务,方能构建长期竞争优势。

其次,以数据思维塑造专业运营。产业数字化作为场景化的发力点,聚焦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两大产业组织形态,整合产业资源,提供精准金融服务,助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应用数据思维,依托数字科技,“让数据多跑路”,通过对交易场景的还原,构建供应链服务中的风险控制机制,形成专业运营能力。

最后,以生态思维打造服务平台。供应链金融要立足保障中小企业利益,推动供应链降本增效,聚焦重点领域,供给高效服务,只有以生态化思维,广泛连接供应链金融中的各参与方,搭建供应链金融平台,整合各种服务力量,推动构建“全链条、全场景、全产品”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方能真正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质效的提升。

2、从企业生产资金占用与周转角度切片化探索“60天”以前的脱核金融创新

制造业在湖南省有雄厚的根基,坐拥4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高居全国第三、中西部第一。长沙工程机械、长沙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株洲轨道交通装备、株洲中小航空发动机四大集群熠熠生辉。其中,长沙工程机械集群实力尤为瞩目,汇聚了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5家全球工程机械50强企业,行业资产、收入、利润连续14年稳居全国榜首。

然而,蓬勃发展的背后,工程机械产业链正面临严峻挑战——由核心企业主导的长账期。供应商普遍承受着60-120天甚至半年以上的回款压力(据Wind数据,2024年行业应收账款周转天数高达136天)。尽管《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已着手推动部分核心企业压缩支付账期,但供应商从接单、采购、生产、交货到最终获得确认的漫长周期中,库存占用的巨额资金严重束缚了其发展手脚。

工程机械行业的资金错配制约链式发展,在供应链金融存在三大核心痛点

一是供应商之困,融资滞后,资金占压难解。传统金融机构依赖固定资产抵押或核心企业强信用,而供应商普遍缺乏合格抵押物,只能在交货2~3个月后,凭借核心企业开立的银行承兑汇票、电子债权凭证等到银行贴现或融资。而供应商从收到核心企业的订单开始,在采购原材料、生产加工半成品、成品环节,以及交付核心企业后等待确认环节,库存需要占用供应商大量资金。融资的节点严重滞后,与供应商的资金需求严重不匹配。导致供应商没有资金进行产能提升和技术升级,无法跟上核心制造企业的快速发展,进而拖累产业链整体的升级步伐。

二是核心企业之惑,授信资源遭分流。供应商取得核心企业开立的银行承兑汇票、电子债权凭证等到传统金融机构进行贴现或融资,消耗的是核心企业的银行信用。而处于高速扩张期的核心企业亟须最大化利用金融资源扩大生产、抢占市场、实现规模效应,却被供应商融资需求分流了关键授信资源。

三是区域之殇,本地配套薄弱,资金成转型桎梏。湖南省工程机械产业存在本地配套率低的短板,上游配套多集中于江浙等发达地区。本地配套企业受制于技术、资金短板及长账期重压,缺乏转型升级动能。因此,破解资金瓶颈,是提升本地配套率、实现强链补链的核心所在。

创新“现货现款”供应链金融模式,帮助工程机械核心企业A的产业链止痛:

核心企业A正在蓬勃发展,在亮眼业绩与行业地位背后,与其供应链伙伴正深刻感受着制约产业链韧性的双重压力:必须最大化释放自身资源(资金、授信)用于核心竞争力构建(技术、产品、市场),同时确保供应链稳定高效以支撑差异化竞争。

然而,传统模式下,其上游供应商因长账期导致的资金占压(参见前文行业痛点),同样步履维艰,难以快速响应核心企业A提质增效的需求。下游回款压力与上游融资困境,如同两把铁钳,挤压着核心企业A的发展空间。

面对激烈的同质化竞争与沉重的下游回款/担保压力,核心企业A破局的关键在于:将有限的财务资源与信用资源,从非核心环节释放出来,聚焦于构筑核心竞争力(技术、产品、品牌),同时确保上游供应链的稳定、高效与协同进化,以支撑差异化战略。解决思路如下:一是前置融资节点, 探索创新机制,将供应商获取营运资金支持的关键节点大幅前移,显著缩短其从“完成价值交付”(如交货)到“获得资金回笼”的周期,打破传统融资滞后性的束缚。二是盘活交易资产, 基于真实、闭环的交易数据(如订单、交付确认),构建新型风控模型,使供应商能够以其对核心企业的高质量、确定性交易债权作为主要信用支撑获取融资,降低核心企业直接信用背书的依赖,释放核心企业信用资源。三是赋能供应链升级,通过及时释放供应商被占压资金,激发其进行产能扩充、技术改造与质量提升的意愿与能力,使其成为核心企业A应对市场竞争、提升产品力与交付效率的可靠伙伴与价值共创者。

总结起来就是,通过构建一个基于真实交易数据信用、风险闭环、且不挤占核心企业授信的创新性供应链资金流转机制,实现上游供应商资金效率跃升与核心企业战略资源解放的双重目标,最终赋能整条产业链提升韧性、效率与价值创造能力,支撑核心企业A在红海市场中突围

03、从“先票后款”到“现货现款”的行业化脱核式数字金融服务专治产业痛点

财信保理是经湖南省地方金融监管局批准设立的全资国有商业保理公司,隶属于湖南财信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财信保理旗下的财信星链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创新推出的“交货融资”产品,让供应商“现货现款”变为现实,受到湖南企业的好评。

财信星链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的“交货融资”产品核心业务逻辑有三点:

一是从“应收”前置到“交货”。供应商在成品交付至核心企业并确认入库后,即可基于该批货物形成的 “未来应收账款” 发起融资,从而将融资节点从传统“应收账款形成后”(滞后2~3个月)大幅提前至“交货完成”时点,最快T+0日获得高达货物价值90% 的融资款,极速释放被占压的营运资金,实现“类现款现货”效率。

二是数据驱动确权与风控,替代传统抵押与强信用。通过平台与核心企业系统(如SAP)直连,实时、自动抓取原始订单、入库数据,穿透验证贸易背景真实性。基于真实交易数据信用进行融资决策与风险控制,摆脱对供应商固定资产抵押或核心企业强信用直接兜底的依赖。

三是闭环支付保障,释放核心企业授信资源。核心企业按原定付款计划,通过平台开立专属 “财票”(电子债权凭证),该财票自动定向流转至财信保理作为还款来源,并于到期日由核心企业线上兑付。供应商获得了确定性的还款保障,核心企业也不占用自身银行授信额度,宝贵的银行信用资源得以释放,专注于自身生产经营、扩产和研发。

该产品将融资节点从传统的“应收账款”阶段大幅提前至“交货完成”阶段,有效解决了供应商在途产品资金占用问题,极大释放其经营资金。这不仅优化了供应商的融资杠杆,使其能腾出更多资金用于产能提升和技术升级,也间接助力核心企业稳定和强化其供应链。

04、总结

财信保理与核心企业A合作的“交货融资”模式,通过金融科技深度融入产业场景,构建了高效、安全、灵活的数字化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创造了显著价值。

站在供应商角度:融资杠杆优化,资金效率跃升。 融资节点从“应收账款”提前至“交货完成”,资金释放时点大幅前置,显著缩短了供应商的资金回笼周期(最快可达T+0),经营活力得到释放。供应商释放的占用资金可用于产能提升和技术升级,增强自身发展动能。

站在核心企业角度:增强供应链韧性,释放银行授信额度。夯实供应商的稳定性与满意度,有效提高了零部件交付准时率,并一定程度减少了库存周转天数。该服务不占用核心企业在银行的授信额度,使其可将宝贵的银行授信(通常由固定资产抵押获得)更有效地用于自身生产经营、产能提升和技术升级,提升整体经营效率。

站在行业角度:可复制推广性强。 “入库即确权、确权即融资”的自动化执行模式,依托多维数据交叉验证闭环,显著降低了金融机构的人工投入成本,提高了整体融资效率,为产品的大规模复制推广提供了有效路径。“交货融资”产品代表了供应链金融3.0阶段的发展方向,它通过将传统保理业务与产业互联网深度融合,成功实现了从依赖“主体信用”向以真实“交易信用”为主导的根本性范式转变。

本文作者:湖南财信保理公司

$盛业(06069)$ $湖南(BK0914)$ $建设银行(SH601939)$ #供应链金融# #银行# #保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