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一则阿里与英伟达合作物理AI的新闻又点燃了市场。随着量化抓语料拉了几个老的炒物理AI标的,同时伴随协创尾盘砸了一下,许多散户又担心是对协创的利空了。$协创数据(SZ300857)$
物理AI仍在早期,且赛道并非英伟达一家独大:除 Omniverse/Isaac/GR00T + Jetson Thor 这条完整链路外,行业里还在并行探索多种机器人训练大模型与仿真体系。
正因如此,阿里与英伟达结盟的核心意义不在“独家”,而在于把同一技术栈的入口做大:阿里用平台化(数据合成→训练→仿真→评测→部署)把企业侧的试点成本与试错门槛压到更低,英伟达则以完善的软件—硬件一体化标准(Omniverse/Isaac/GR00T + Jetson Thor)把开发路径从“拼装式”变成“可复制式”。
在这套同栈体系内,协创数据作为英伟达 NCP 与物理AI平台伙伴、以及阿里新云的算力与交付供应商,天然享受平台增量:①获客链路更短(平台导入与生态目录);②交付摩擦更低(同栈兼容、复用度提升)。中期看,协创的关键是把行业方案产品化、模块化,借平台化流量实现规模化复制;长期看,随着更多企业把“会说话”的大模型升级到“会行动”的物理智能,标准化供给与专业集成将同步扩容。
阿里把英伟达“物理AI”全栈(Omniverse/Isaac/GR00T 等)纳入自家 PAI 平台,等于把入口与生态做大;英伟达用平台化扩张其机器人与具身智能版图;协创数据则凭“同栈优势”(阿里云+英伟达生态的一致技术栈)在算力供给(neocloud)+ 物理AI训推与仿真交付两端同时受益。短期看项目与算力放量;中期看方案复用与毛利优化;长期看生态位与商业闭环。
一个比喻:把这事想成“大港—主航道—船队”。英伟达像打造深水港与标准化码头(Omniverse/Isaac/GR00T + Jetson Thor),阿里负责疏浚主航道、做统一的港务系统与调度(把货主和航班都引进来),而协创则是高效、熟海域的船队与码头装卸公司:同一港口标准下,装卸更快、周转更高、航线更稳。港口越繁忙、航道越通畅,船队的班次与吨位就越上去。与其担心“港务系统会抢船队的活”,不如拥抱“港口做大=货运总量上限抬升”,协创要做的是把船开得更快更稳,把装卸流程做成标准化“工艺包”,在同栈的通航规则下吃到持续、可复制的生意。
对阿里:把“入口”做厚、把“开发周期”做短。 阿里云将英伟达物理AI工具链一体化上云(数据合成→训练→仿真→评测→部署),为机器人/自动驾驶等行业开发者提供“开箱即用”的底座与算力调度,显著缩短从概念到量产的周期。阿里同时宣布继续加码 AI 基建投入(年内已提出三年约 3800 亿元人民币的 AI 基建计划,并在云栖会场合强调进一步加码),为物理AI的规模化试点与扩容提供资本与基础设施保障。
对英伟达:以“软件栈+生态”拓疆,弱化单纯硬件供给的不确定性。 在地缘与供给约束背景下,英伟达通过把 Omniverse/Isaac/GR00T 平台化“登陆”阿里云,扩大在中国与亚太开发者心智与工作流中的系统性嵌入,为未来硬件条件改善预置需求,同时以软件与工具的粘性与标准强化生态护城河。
让模型“能动手”。 物理AI强调从“会理解/会说”到“会感知并行动”,核心在于实时感知—推理—控制闭环,面向物流、制造、服务业与移动机器人等广泛场景。
数据与仿真的“指数级乘法”。 借助 Omniverse/Isaac 的仿真、合成数据与强化学习,开发者可在低风险、低成本的虚拟环境里生成海量交互数据,训练 GR00T 等机器人基础模型,加速跨场景泛化。
边云协同的算力范式。 以 Jetson Thor 等边缘算力承接实时推理,以云侧完成大规模训练与仿真迭代,形成“云上进化、边上执行”的工程路径。
拿单更顺: 协创作为阿里新云服务商与英伟达 NCP/物理AI伙伴,与阿里—英伟达同栈(GPU/CUDA—Omniverse/Isaac—PAI)的技术一致性,降低了评测、集成、验收的摩擦成本;阿里平台流量做大,导入式项目更容易落地到协创。
两端放量:
算力端(neocloud):阿里 AI Capex 提速与生态扩容带来高端算力集群的持续需求,协创以交付与运维能力承接上量。
平台/方案端(物理AI训推与仿真):在同栈下复用 Isaac/Omniverse 工具链,项目制交付周期更短、可复用模块更多,具备毛利改善的潜力。
统一标准与市场化上架
由阿里云 PAI 把英伟达物理AI栈标准化为可订阅/可结算的能力单元(仿真、数据合成、RL 训练等),对 ISV/集成商开放;协创将行业化方案(如物流 AMR、仓储拣选、轻工装配、具身客服等)模块化上架,形成“平台×方案”的双边市场。
云边协同与参考架构
英伟达提供 参考设计(Isaac/GR00T + Jetson Thor),阿里沉淀云端训练/评测流水线模板,协创基于参考架构做交钥匙项目与私有化落地,把“可跑通”的最佳实践打造成可复制的行业包。
规模化验证与行业共创
在头部场景做 PoC→Pilot→Rollout 阶梯扩张:每完成一个行业规模化落地,平台侧沉淀更多合成数据与策略库,协创复用度提升、边际成本下降,进入飞轮状态。
资本与供给的节拍协同
阿里继续以数据中心与网络投入扩张“可用算力池”,英伟达以新代平台提升单机与系统效率,协创滚动扩容 neocloud 并以长期框架协议锁定核心客户,把现金流与产能计划对齐。
入口做大(阿里) × 平台做厚(英伟达) × 执行做深(协创),同栈协同让协创更容易承接订单、提升交付效率并改善盈利质量;关键在于选择深水行业、把方案做成“可复用产品”,并用 neocloud + 物理AI平台 的“双轮”把增长转成可持续现金流。
最后,如果用涨就是牛逼,跌就是*b的逻辑去投资,那协创早就会卖飞无数次了。我从来不以短期涨跌来评判一家公司,关注与跟踪行业、公司的最新情况才是我的体系。以上不作为投资建议,交易自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