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竹青:研究金种子酒业
在中国酒业独立评论人肖竹青看来,金种子酒业绩持续承压的核心原因在于行业、企业双重困境。
肖竹青指出,金种子酒当前的困境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行业环境与企业自身结构性问题叠加的结果:从行业层面看,白酒行业正处于深度调整期,消费需求疲软、库存高企、渠道信心不足,尤其是中低端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区域酒企普遍受到全国性名酒下沉挤压。从企业层面看,金种子酒在产品结构、品牌定位、渠道策略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例如,其高端产品“馥合香”系列市场接受度低,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仅3727万元,甚至低于全年广告投入(4687万元),出现“投入倒挂”现象。此外,低端产品提价策略失误,导致销量骤降、库存周转恶化,进一步削弱了渠道信心。
肖竹青认为,金种子酒的亏损扩大趋势短期内难以逆转,除非能在品牌重塑、产品结构优化和渠道关系修复上实现系统性突破。
高管频繁变动,总经理职位“悬空”
众所周知,对于一家依赖渠道建设和品牌积淀的白酒企业而言,管理层的稳定对战略执行、公司发展等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性。但从2023年提出“高端化转型”,到2024年强调“渠道精细化运营”,再到2025年的“厂商命运共同体”,金种子酒的经营策略在三年间多次调整。
与此同时,金种子酒近年来管理层变动频繁,核心管理职位多次出现调整。
2025年以来,金种子酒已发生两起关键人事变动:7月2日,金种子酒发布公告称,何秀侠因工作调整,请求辞去公司第七届董事会董事、董事会战略与ESG委员会委员、提名委员会委员及总经理职务,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及子公司任何职务。为保障运营,公司指定副总经理刘辅弼代行总经理职责。截至9月24日,总经理一职已空缺两个半月。
肖竹青特别强调,总经理职位的长期空缺与频繁人事变动,对金种子酒的战略执行和组织稳定性造成了实质性冲击。首先,战略连贯性受损:前任总经理何秀侠在任期间推动“聚焦白酒主业、推出馥合香新品、剥离医药资产”等一系列改革,但业绩未见起色,其提前离职被视为“改革失败”的信号,也意味着华润系的首次深度改造未能达预期。其次,团队与渠道信心受挫:高管频繁更替容易引发内部管理层动荡,员工对未来方向感到不确定,进而影响执行力与市场响应速度。同时,经销商对品牌未来发展信心下降,表现为上半年经销商数量净增长几乎为零,合同负债同比下降超三成。
在业绩会上,针对投资者提出的“新任总经理人选是否空降”等问题,谢金明仅表示“公司正按相关程序进行推进”,未披露具体进展。
此外,9月10日,金种子酒再次发布人事公告,财务总监金昊因工作调整辞去职务,离任后不再担任任何职务。董事会随即聘任郭继宝为新任财务总监,公开资料显示,郭继宝拥有华润雪花啤酒及贵州金沙窖酒酒业的财务高管任职经历,具备丰富的财务管理经验。
对于此次调整,谢金明在业绩说明会上回应称,属于正常人事调整,不存在其他特殊情况。
2023年至2024年,金种子酒的管理层同样处于高频变动状态。2023年4月7日,公司公告显示,谢金明当选第七届董事会董事长,法定代表人变更为时任总经理何秀侠。谢金明此前历任界首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等职,当时同时担任阜阳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安徽金种子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等职务。
仅八个月后,2023年12月21日,据阜阳市财政局官网消息,金种子集团董事会免去陈萌总经理职务,聘任贾光明担任集团总经理。
值得注意的是,贾光明曾担任金种子集团董事长、金种子酒董事长,2023年2月因工作调整辞去公司所有职务,此次属于重返管理层核心岗位。
在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有投资者直接发问:“是不是因为业绩不佳公司又在进行管理层换血”。面对市场对人事变动与业绩关联的猜测,谢金明仅以“正常人事调整”回应关于财务总监一职的变动,但未能打消投资者对管理稳定性的担忧。截至目前,总经理职位的持续空缺,仍在考验着这家区域酒企的战略定力与执行效率。
如今,金种子酒正处于经营与管理的双重挑战期,如何在稳定管理层的基础上推动业绩回升,如何让营销投入转化为实际营收增长,如何重塑高端产品竞争力与省内市场优势,成为摆在公司当前管理层面前的迫切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