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达兔疾驰而来,药师帮打开医药零售的新边界

用户头像
星空中的漫游者
 · 北京  

在传统医药零售盈利模型仍处寻路之际,一条以高频场景+深度供应链打底的新通路,正在悄然跑通。

2025年,$药师帮(09885)$ 以自营品牌急达兔大药房试水TOC业务,以前置仓为锚点、以闪购平台为杠杆,构建出一套单点高效、规模可复制的门店模型——在最复杂的一线城市广州,一家急达兔门店实现月净利润19万元、一个月回本的超常表现,正在向外界宣告:这不仅是一场关于药品零售的效率革命,更可能是一场关于医药基础设施再定义的深层跃迁。

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当传统连锁困于流量与坪效的双重挤压,药师帮从急单场景切入,在确定性中重构增长。

一、单店模型:一个月回本,TO C零售进入工程化时代

以广州门店为样本测算:

三平台月单量:约15,000单;

客单价:40元;

月GMV:60万元;

毛利率:53%;

平台佣金+履约服务费:15%;

人力成本(4人):2万元;

店租:0.5万元;

水电及运营:0.1万元;

税费:约0.9万元。

据此推算,单月净利润19.3万元前置仓投入15~25万元,即实现一线城市最快1个月回本。更具穿透力的是,该模型在二线城市同样成立:单量缩至8,000单/月,净利润略减至10万元上下,回本周期仅延至两个月以内。这是国内医药零售行业极为罕见的资本效率曲线,在行业普遍回收周期12-24个月的背景下,几乎具备降维打击能力。

若以此为标准,药师帮的急达兔,已从一个品牌,跃升为一种全新业态的代名词。

二、高频刚需场景,解构药品零售效率悖论

市场常识告诉我们:药品非高频消费,流量转化天然受限。但急达兔的突破点,恰在于识别出高毛利+高需求弹性的夜间急单场景,并借助平台高密度流量完成聚合与爆发。

当前急达兔门店普遍24小时营业,并与即时配送平台(美团、饿了么、京东)深度协同。晚上10点至凌晨2点,订单量占比超30%,而这段时间,传统药店往往关门停运,形成明显供给空白——急达兔正是以此为锚点,激活城市健康消费的灰色地带。

这不仅是商业模型的突破,更是一种用户行为与供应结构之间的重新对齐

三、供应链底座、平台协同、自有品牌三轮驱动,构建利润飞轮

1. 平台业务,场景渗透持续深化

2025年上半年,药师帮平台业务收入达4.36亿元,平台月均SKU数量达400万个,中药饮片SKU增长至12.5万个,同比+22.5%,基本完成对长尾需求的结构性覆盖。

2. 自营业务,持续筑牢供给优势

H1自营业务收入93.89亿元,同比增长12.5%。亮点体现在四维能力:

SKU数:突破48万,同比增长5.8万;

配送时效:同城半日达占比达70%;

退货率:下降至0.4%,品控严谨;

成本端:强化厂家直供模式,压缩中间层成本,毛利空间进一步打开。

3. 自有品牌:利润新增量引擎

2025H1,厂牌首推业务交易规模达10.8亿元,同比+115%;其中自有品牌交易规模8.52亿元,同比增长达473.4%。明星单品“乐药师藿香正气口服液”在基层医疗终端广泛渗透,未来有望形成品类自营+渠道穿透的利润飞轮。

这意味着:药师帮正在从药品电商平台,升级为全链路医药零售生态系统。

四、从点到面,模式复制走出广东,杭州是起点,不是终点

截至2025年9月,药师帮已在杭州签约6家门店,并正在加速全国复制。

急达兔并非依赖重资产扩张的连锁门店模式,而是以轻运营、高周转、快上线为核心特征,门店装修简单、上线时间短、库存压力低,极易标准化、模块化、工程化复制。

它正在成为——一场从广州起步、向全国铺开的药品版7-11。

五、下一个十年,药品零售的方向或许写作即时+智能+低价

所有制度,终究会向着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以更少成本获取更多价值的方向演化。这句话,用在当下中国医药零售格局中,恰如其分。

而急达兔所代表的,并非只是一个品牌的崛起,而是一种产业范式的重构:

从坐商转向闪送;从坪效转向单效;从门店为王到数据为核;从品类竞争转向场景重构。

在传统连锁药房正经历周期下行与坪效见顶双重焦虑之时,药师帮却以一种全新的组织逻辑,在高频场景与低价供给之间,完成了一次对效率-体验-规模的系统性重构。

这不是一场短期红利的机会,更可能是一次行业维度的重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