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要看,那就在这里也发一下吧。
东富龙2024&2025Q1业绩简评 一文似乎得到董事长的打赏,哈哈。
一、业绩情况
1、基本情况
上半年营收24.29亿元,+6.01%;归母净利润0.46亿元,-59.71%;扣非净利润0.25亿元,-74.3%。
Q2营收12.92亿元,归母净利润0.26亿元,扣非净利润0.08亿元。
过往我们一直强调公司所处的是一个周期性非常强的行业,大概率只有生物医药企业的融资明显向好了,下游客户有钱了,日子才能好起来。
2025年,科创板第五套标准和港股18A融资通道重启,叠加港股创新药行情,企业融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物医药企业加大研发和产能建设。但是,现阶段医药企业融资更多的是解决生存的问题,而不是现在融到钱就去买设备,设备说不定很多还是闲置的呢,作为上游的东富龙此时受益还不是特别大,只是或许这一轮周期最差的阶段已经过去。但公司仍然认为医药行业尚未完全复苏,所以公司控制研发和产能建设等重大投资成本(很稳健,这是个人相比楚天科技更喜欢东富龙的一个原因),同时还调整市场营销策略,导致毛利率下降(但已经恢复到2024年全年的水平)。
公司2024年整年的毛利率为29.25%,2025年一季度毛利率为24.45%,一季度下滑了接近5个百分点;扣非净利率为1.5%。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28.92%,已经超过2024年的标准,可见也比一季度改善很多。
上半年的扣非净利率还是比较差,资产减值7600万元左右,信用减值2600万元左右,加起来都一个多亿了。
2、业务拆分
2024年国际业务占比24.1%,相比2023年提升2个百分点左右;毛利率48.01%,与2023年基本持平。
我们再看2025年上半年,国际业务占比33.14%,比2024年同期增长63.25%,毛利率方面与2024年持平,为48.03%。国际业务公司算是取得了比较重大的突破,在制药装备领域成功交付了一批重点、示范效应的整体解决方案工程项目。国内的毛利率只有19.45%,如果国际业务能做起来,对业绩改善还是有很大的帮助。
食品装备领域,上半年实现2.22亿元,同比增长73.77%。2024年,食品事务部增长35.95%,这一部分的增速还是可以的。
产销量方面,2024年销售1663台,2023年销售1658台;2024年生产1646台,2023年生产1690台,相差不大。粗粗看,可能确实更多的还是整个医疗板块下行周期,大家基于解决成本的考虑导致价格下滑。
二、费用、现金
1、费用
营业成本17.26亿元,同比+1.31亿元;销售费用1.43亿元,同比+0.26亿元;管理费用2.78亿元,同比+0.21亿元;财务费用-0.32亿元,-0.17亿元;研发费用1.58亿元,+0.04亿元。
2、现金等价物
2024年:货币资金25.1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4.49亿元,其他流动资产中“定期存款及应收定期存款利息”1.25亿元,其他非流动资产中“定期存款及大额存单利息收益”3.37亿元,合计34.21亿元左右。
2025Q1:货币资金27.18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4.36亿元,小计31.54亿元。其他流动资产增长119.64%至6.23亿元,其他非流动资产下降84.42%至0.55亿元,考虑到Q1的其他流动资产与其他非流动资产金额相差不大,其中的定期存款应该也差不多,这样的话公司账上的现金等价物应该有34、35亿元的样子。
2025年Q2:货币资金29.04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4.58亿元,其他流动资产中“定期存款及应收定期存款利息”5.25亿元,其他非流动资产中“定期存款及大额存单利息收益”0.41亿元,合计39.28亿元左右,相比Q1继续增加。另外,上半年的现金流也改善不小。
我们再看看有息负债,Q2的短期借款有792万元,长期借款4182万元,扣掉这部分有息负债,公司账上的现金还是相当可观的。下行周期,只要账上有现金,就可以度过冬天,甚至还可以逆势扩张。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比较关注东富龙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觉得它的经营相当稳健,现在更多的是行业周期的问题,如果行业回暖,还是可以创造相当可观的收益,那我们要做的无非就是投资时点的选择。
三、存货、合同负债、应收账款情况
1、存货
最近四个季度的存货分别是35.19、32.73、33.05、33.3亿元,还是比较稳定。
存货里面,原材料3.11亿元,在产品1.38亿元,库存商品2.55亿元,发出商品13.87亿元,主要还是发出商品而不是库存商品,不是货卖不出去,可以相对放心一点。
2、合同负债
最近四个季度的合同负债分别是33.82、32.96、34.36、36.1亿元。Q2的合同负债相比Q1有所上涨,跟目前的生物医药行业的情况还是比较匹配。
3、应收账款
Q2的应收账款16.9亿元,环比Q1的16.08亿元略有增加。
四、估值
以下是在《东富龙2024&2025Q1业绩简评》写的,除了净现金改成38.7亿元左右,其他的基本可以不变:
考虑到这是一个周期性比较强的行业,我们猜不出来今年的业绩会是多少,我们仍然采用席勒估值法来大概判断下现在公司的估值。
过去10年,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87、2.35、1.23、0.7、1.46、4.65、8.28、8.47、6、1.94亿元,平均值为3.9亿元左右。
至于估值,那波动范围就比较大了,每个人能给的也不一样。
— — — —
如果还是极端点算的话,公司目前的市值从89亿元涨到了111亿元,扣除掉38.7亿元的现金,市场大概给了72亿元的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