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股份在人形机器人业绩体现

用户头像
刚硬浪子
 · 江西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技术实力雄厚中科院技术背书凌云股份的六维力传感器技术源自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该院在力传感器领域拥有近 40 年的技术积累,其自主研发的双 E 型膜结构在精度、抗干扰能力及复杂环境适应性上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军工技术迁移:依托兵器工业集团在军用机器人积累的极端环境可靠性技术,其传感器耐冲击等级达 100G,较民用产品提升 3 倍以上,在可靠性和稳定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自主研发能力强:公司通过承接工信部 “人形机器人方向力传感器创新任务”,已实现标定设备自研自制,并在解耦算法、智能化信号处理等核心环节建立技术壁垒。

产品矩阵丰富全系列覆盖:公司传感器产品线覆盖单维(扭矩、拉压力)到六维全系列,形成差异化竞争力。单维传感器已批量应用于汽车热管理系统及储能管线压力监测;六维传感器适配人形机器人手腕 / 脚腕、工业机器人精密操作等场景,响应时间 < 0.03 秒,精度对标 ATI 等国际龙头。智能化升级:集成 AI 信号处理模块,支持实时动态校准,满足无人装备、智能武器系统等军工场景需求,产品的智能化程度高,能够适应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产能布局合理柔性产线支撑:公司当前传感器年产能为 1 万只,计划于 2025 年 10-11 月通过涿州基地产线升级将总产能提升至 5 万只 / 年。产能扩张依托智能制造升级,新建全自动产线实现多型号共线生产,设备利用率超 92%,能够有效保障人形机器人客户的需求。供应链协同:与宝钢等战略供应商锁定 70% 基础钢材用量,并通过 TQRDC 体系保障外协件质量,确保了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和产品质量。

客户资源优质海内外双线发力:公司客户结构呈现 “汽车 + 机器人 + 军工” 多元化特征。在机器人领域,海外与舍弗勒已签订 3000 个六维传感器订单,首批产品计划 2025 年 5 月交付,终端应用于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国内与小 M、青龙(独家绑定)及库卡等客户合作紧密,客户群体广泛且优质。

背景优势明显央企背景:凌云的实际控制人是兵器工业集团,最终控制人为国务院国资委,属于央企。在政策、资金、技术、人才团队、设备供应、产业链协同等方面具有强大的支持,能够为公司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凌云股份(SH600480)$ $上海沪工(SH603131)$ $信息发展(SZ300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