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江海一粟
 · 江苏  

$淮北矿业(SH600985)$潞安环能(SH601699)$ 淮北矿业:破净煤炭龙头的绝地反击,陶忽图投产的价值重估? $$

黑色黄金遭遇价格寒冬,这家华东焦煤巨头却悄然完成产能蓄力,只待行业春风吹来。

寒冬笼罩煤炭行业。淮北矿业2024年业绩承压明显,营业收入658.75亿元,同比减少10.49%;归母净利润48.55亿元,同比下滑22%。四季度单季营收跌幅扩大至49.21%,环比腰斩。

然而冰冷的数字下,一股复苏的力量正在矿井深处涌动。在淮北矿区,陶忽图煤矿800万吨产能项目的地面主井井塔建设已全面启动,计划2025年底建成投产。

在临涣化工园区,全球规模最大的60万吨煤基乙醇装置已实现量产,从“把煤变成乙醇”的天方夜谭变成了工业现实。

01业绩寒冬,成本管控构筑护城河

煤炭行业周期性波动从未停止。2024年淮北矿业遭遇量价齐跌的双重挑战:商品煤产量2055万吨,同比下降6.46%;销量1537万吨,下滑13.82%;吨煤价格1100元/吨,下降5.12%。

但翻开财报细看,一组数据透出暖意:吨煤成本降至553元/吨,同比下降6.68%,推动吨煤毛利率保持在49.77%的高位,同比逆势提升0.84个百分点

成本管控成为穿越周期的利器。四季度吨煤成本进一步降至442元/吨,环比再降7.35%。公司六大经营管控工具持续发力,聚焦“提效率增产率”,严控七大费用,争取税费减免,构建起精益管理体系。

管理优化带来三费显著下降:2024年管理费用同比减少3.87亿元,财务费用更因有息负债下降而大降37.9%。资产负债率降至46.58%,较2020年的62%大幅优化。

寒冬再冷酷,也挡不住春天的脚步。当同行在煤价下跌中挣扎时,淮北矿业已悄然加固了自己的护城河。

02产能蓄力,两大煤矿点燃增长引擎

煤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终究在资源储备。淮北矿业手握稀缺焦煤王牌,肥煤、焦煤和瘦煤等稀缺煤种占总储量的80%以上,属低碳、低灰、特低磷的“绿色环保型”煤炭。

截至2024年末,公司拥有煤炭资源量约44.9亿吨,在产产能3585万吨/年。但真正的增长动能来自两大关键项目:

陶忽图煤矿淮北矿业在省外的首座特大型煤矿,资源储量14.29亿吨,建设规模800万吨/年,总投资96.67亿元。2025年3月最新进展显示,4个井筒掘砌工程已完成,地面主井井塔建设全面启动,计划2025年底建成投产

信湖煤矿,安徽省“861”计划重点项目,可采储量2.76亿吨,设计产能300万吨/年。因2023年11月出水临时停产后,现已转入系统恢复阶段,人员已进入井下作业,预计2025年三季度恢复生产

产能恢复与扩张带来巨大想象空间。2024年因信湖煤矿停产导致商品煤产量减少142万吨,而待双矿齐发,产能弹性将超1100万吨。加上洗选技术优势(精煤洗出率高于同行)和华东区位优势(安徽是煤炭净调入省),淮北矿业的煤炭龙头地位将进一步巩固。

03链式突围,从黑色黄金到白色乙醇

“煤化工产业延链”战略下,淮北矿业的转型故事正在临涣化工园区上演。2024年1月,全球单套规模最大的60万吨煤基乙醇装置正式投产,创造了“20个月建成、2个月全流程打通”的行业奇迹。

煤化工业务数据揭示转型阵痛与希望:2024年乙醇产量37.11万吨,尚未满产;甲醇产量因转作乙醇原料降至40.8万吨(-22.74%);焦炭产量355万吨(-6%)。但这条“煤—焦—氢—醇—酯”产业链正加速延伸。

2025年3月,乙基胺项目顺利完成中间交接,预计年产3万吨,进一步打开精细化工空间。同时年产10万吨碳酸二甲酯项目已建成投产,3万吨碳酸酯、10亿立方米焦炉煤气分质深度利用等项目加速推进。

化工板块的成长曲线清晰可见:乙醇项目2025年有望实现满产,无水乙醇售价达4999元/吨,远高于煤炭产品毛利率。从黑色煤炭到白色乙醇,价值链的跃升正在进行时。

04破净龙头,高股息下的价值重估

站在2025年5月的节点,淮北矿业呈现极具张力的投资图景:

成长性明确:陶忽图煤矿(800万吨)、信湖煤矿复产(300万吨)、聚能发电2*660MW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2025年底“双机双投”)构成三重增长引擎。非煤矿山新增石灰石产能1640万吨/年,总产能达2740万吨/年。

分红保障提升:公司发布2025-2027年股东回报规划,将现金分红比例由30%提高至35%。2024年每股派现0.75元,分红比例达41.6%。

一季度业绩仍承压(归母净利润6.9亿元,同比-56.5%),但吨煤成本降至519.9元/吨,同环比继续下降,彰显经营韧性。随着煤价企稳和产能释放,业绩拐点渐行渐近。

05结语

陶忽图煤矿的井塔在鄂尔多斯高原上一天天长高,临涣化工园区的乙醇管道里流动着煤转化的“白色石油”。淮北矿业的厂区外,昔日的采煤沉陷区已蜕变为波光粼粼的南湖公园,市民在春日里悠闲散步。

这家为共和国贡献了10亿吨煤炭的老牌企业,如今资产负债率降至46%,手握44.9亿吨优质资源,将产能增长、化工转型和高股息装入行囊,静待周期回转时。周期底部从不会标注日期,但那些做好准备的矿业巨头,终将在行业复苏时率先点亮矿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