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闻社观察 荒诞,太荒诞了。
近日,香港资本市场见证了一场史无前例的闹剧。
6月25日,港股上市公司中国高速传动突然发布公告,宣布原定于4月24日召开的股东特别大会延期至2028年6月30日。
是的,不是2025年的6月30日,而是2028年的,整整推迟了三年零两个月。
这份堪称港股史上最离奇的股东大会延期通知,将控股股东丰盛控股与其子公司中国高速传动的控制权争夺战推向高潮。
今年3月7日,持股73.91%的控股股东丰盛控股要求中国高速传动召开股东特别大会,提议罢免董事长胡吉春及创始人胡曰明等管理层。
按常规流程,会议应于4月24日举行。但显然,没开起来。
没开起来肯定是有人反对。公司说,“议案对公司业务构成潜在重大影响”。没什么悬念,反对的肯定是被提议罢免的管理层们。
香港上市条例明确规定,特别股东大会召开不得无故延期,即使延期也需提前5个工作日说明原因。
三年延期远超法律允许范围,小股东也没能参与投票,公司治理机制彻底失灵。
比较有意思的是,在此之前的3月2日,中国高速传动管理层已经先一步罢免了丰盛系背景的执行董事房坚,因为他曾全面掌控涉事子公司的公章管理与用印审批权限,在公司去年的一笔巨额资金挪用调查中,他一直不太配合。
2024年11月,中国高速传动公告披露:全资子公司南京传动、南京翰达及南京盛装2023年签订的商品买卖协议中,有一笔巨额应收款及预付款到期未收回。
这笔资金,高达66.4亿元。
这笔交易的对手本身就是关联方,部分资金流向与丰盛控股关联公司存在交集。
2023年相关贸易业务营收70.22亿元,占中国高速传动总营收30%,如此巨额异常竟迟至2024年底才暴露,显然是敌在本能寺。
但到底是谁在造假,双方却都说是对方,中国高速传动说丰盛隐瞒挪用了这笔资金,丰盛控股则表示中国高速传动董事会监管存在失职,质疑年报审批存在漏洞或涉嫌造假。
随着南京市公安局江宁分局以资金挪用及职务侵占立案调查,这场财务罗生门演变为刑事案件。为填补黑洞,中国高速传动已全额计提66.4亿元减值,直接导致2024年净亏损65.57亿元,相当于公司总市值的近5倍。
与此同时,中国高速传动旗下的另一家企业,也正陷入混乱之中。南高齿,这家占中国高速传动超60%营收的齿轮制造企业,以全球风电齿轮箱29%市场份额稳居行业第一,堪称集团核心资产。
2024年9月,南高齿董事会席位突变,修订前7名董事均由控股股东南京高齿企管提名。修订后董事会扩至9人,南京高齿企管仅能提名4人。
在董事会上,表决权门槛被抬升,董事变动批准条件从“持股超50%股东同意”改为“需2/3以上股权批准”。
这从实质上,削弱了大股东的决策权。毕竟持股一半的大股东居然都说了不算了。
这场内斗的漩涡中心,站着曾创造港股神话的资本枭雄季昌群。
季昌群的资本操作颇为娴熟,早在2013年,他就带着公司借壳汇多利集团登陆港股,后更名丰盛控股。
2016年,又通过换股控股中国高速传动,后者市值从3亿港元飙升至600亿港元,三年涨幅超200倍,一度被誉为“香港第一神股”。也是那一年,他以368亿元财富登顶江苏首富。
但后来,他从神坛坠落了。他的高杠杆模式在2018年遭遇致命打击,关联企业丰盛集团12.8亿元债券违约,尽管季昌群紧急将股权转让给兄弟季昌荣,但市场信心已然崩塌。
也正是当年的债务危机,埋下了今日内斗的种子。2021-2022年,为缓解资金压力,中国高速传动出售南高齿43%股权,持股从93.02%骤降至50.02%,为控制权争夺埋下伏笔。
资本方和实业方的信任已经彻底破裂,公司治理陷入死循环。谁在掏空上市公司已经不重要了,这场控制权战争早已没有赢家。不管是丰盛控股还是中国高速传动,近两年经营都陷入低谷,股价也随之迅速蒸发。季昌群本人,如今也被中国高速传动在香港高等法院正式起诉,罪名是挪用公司资金。当所有人都想掌控公司时,公司早已被所有人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