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伊份5000万财务援助加盟商;海辰储能IPO又失败了;赣锋又想帮子公司找25亿元融资……

用户头像
海闻君
 · 浙江  

来看今天的新闻。

一、5000万财务援助加盟商 对子公司股权激励半买半送 半年利润转亏的来一份有点急

9月26日晚间,来伊份发布公告,拟向控股子公司——浙江养馋记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推出第三期员工持股计划,授予不超过300万股公司回购股份;同时,公司将向加盟商或联营商提供财务资助,资助总额合计不超过5000万元。

股票来源为公司回购专用账户的存量股份,受让价格为6.91元/股。这一价格较9月26日最新收盘价12.94元/股折价约47%,即与公告当日股价相比几乎“腰斩”。

2025年半年度报告数据显示,上半年,来伊份实现营业收入19.40亿元,同比涨幅达8.21%。然而,归母净利润却亏损5068万元,同比由盈转亏;同时,上半年毛利率出现了大幅下滑,同比下降了21.01%至32.61%。

二、回款缓慢资金压力大 盈利全靠政府补助 海辰储能IPO又失败了

厦门的储能独角兽海辰储能在今年3月25日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其招股说明书在没有完成证监会备案和港交所聆讯的情况下,遭遇重大上市障碍,于9月25日失效。这是继2023年A股IPO无果后,转战港股的二次折戟。

公司的贸易应收款项(扣除减值亏损准备)由2022年的2.23亿元激增至2024年的83.1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510.4%,远超同期89.0%的营收增速。海辰储能2024年的贸易应收款项占其总收入的比例高达69.5%,这也意味着该公司收入金额中有近七成将被用作赊账。同时,海辰储能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也由2022年的11.8天延长至2024年的185.7天,回款风险高企。

随着产品出货量的增长,海辰储能获得的政府补助由2022年的1124.3万元翻倍增至2024年的4.14亿元,如果扣除该项补助,该公司依旧处于亏损状态。

三、终止协议当天公布国资新主 上市以来已易主失败3次

天汽模终止安徽潮成旧协议,拟易主乌鲁木齐国资,第四次易主能否修成正果?

9月25日,天汽模接连发布两则公告,其控制权变更事宜出现重大调整,原与安徽潮成的《股份转让意向性协议》终止,同时新的国资收购方入主。

若本次交易顺利完成,将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公司控股股东将由胡津生、常世平、董书新、任伟、尹宝茹、张义生、鲍建新、王子玲变更为建发梵宇,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天汽模自2010年上市以来,控股股东方面第四次寻求易主,前三次均以失败告终。

四、还在坚持逆周期布局?赣锋又想帮子公司找25亿元融资

9月25日,赣锋锂业宣布为子公司赣锋锂电引入不超过25亿元的增资,以强化其在固态电池和储能领域的竞争力。截至公告日,赣锋锂业持有赣锋锂电81.65%的股权,增资完成后,赣锋锂电仍为赣锋锂业的控股子公司。

大规模的收购也对公司的资金链提出了“挑战”,公司选择通过融资“补血”。8月26日,赣锋锂业公布了可转债发行计划。赣锋锂业拟发行总金额13.70亿港元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募资净额预计约为13.46亿港元。

公司也面临行业周期下行的挑战。进入2025年,锂价持续下跌。据民生证券研报,2025年上半年锂产品价格单边下行,第一季度及第二季度电池级碳酸锂均价分别为7.5万元/吨、6.5万元/吨,分别同比下降26.1%、38.2%,环比下降0.7%、13.6%

五、4年累计虚增利润6.58亿元 美晨科技及相关责任人被罚 下周二起戴帽

9月26日晚间,美晨科技公告称,公司及相关当事人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山东监管局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公司2014年至2018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累计虚增收入14.38亿元,累计虚增利润6.58亿元。

近年来,美晨科技多次因信息披露问题受监管部门关注。业绩方面,美晨科技已连亏四年。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8.63亿元,同比增长1.41%;归母净利润为-9168万元,上年同期为-1.9亿元,亏损明显收窄。

六、哪吒汽车重整 仅一家意向投资人符合报名要求

9月27日,合众新能源(哪吒汽车实体公司)管理人发布公告称,截至意向重整投资人报名截止日,已有一家意向重整投资人按要求提交完整报名材料并缴纳报名保证金人民币5000万元。

据报道,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这家意向重整投资人,正是传闻中的山子高科”。

自2024年下半年开始,哪吒汽车开始陷入经营困境,停产、欠薪、裁员、股权冻结等消息陆续被曝光。今年6月12日,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哪吒汽车关联公司)破产重整一案。

七、专家回应多地快递行业涨价

9月27日消息,综合媒体报道,近期,“多地快递费上涨”的话题引起媒体广泛报道。先是浙江义乌集体将快递价上调0.1元至1.2元,后是广东宣布“快递每单涨0.4元,底线价为1.4元”,其他省市也陆续跟进。

对此,快递物流专家称此番涨价很大程度是政策驱动的原因。“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快递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监管部门去年多次召开‘反内卷’会议,反对快递业无底线价格竞争,强调行业高质量发展”。

另据一位快递业内人士透露,目前从网点层面发起的涨价已经形成了共识,这一轮涨价不影响单个消费者寄快递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