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洞察(十)】为什么指数在涨,散户却不赚钱?看完这个就知道该怎么操作了

用户头像
巴萨主教练弗里克
 · 上海  

上证指数创出今年新高,后续还有多少空间?港股和美股是否还有机会?今天分享一下对于后市的预判,仅供参考。

【对未来趋势的判断】

1. A股:上证指数大概率年内要突破3674,在突破前会是震荡上行、进二退一的走势;权重拉升指数的任务完成以后,市场风格会切换到题材概念,那时候才是真正的牛市开启;

2. 港股:恒生科技年底前回到6000点,月线稳步推升;大金融和红利方向先动,然后消费 科技这些板块开始轮动;

3. 美股:纳指破新高以后惯性加速赶顶,然后会有第二波快速回踩,且不破今年的低点,回踩之后会继续上扬;

【判断的理由】

1. 宏观经济层面

最近6年全球经济在下行周期,且主要大国都面临债务问题,所以一切金融手段和政策,都会最终指向化债这个唯一的目标;所以从疫情开始,每个国家都在抢夺流动性,并且启动货币宽松政策;

相比之下,我们这边面临的问题比较复杂,但同时工具箱里储备的手段也还比较多,比如,之前疫情各国都在大放水甚至发现金的时候,我们纹丝不动,后面也只是不断不用消费券进行刺激;现在会发现其他国家居民生活成本大涨,而我们这里物价上涨的幅度相对有限;

那么这也意味着,后面为了抢夺流动性,以及提振经济,我们需要尽可能地把大家的钱留在国内,同时让国外的热钱也进来;房地产作为蓄水池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当下能同时兼具蓄水+刺激消费功能的,只有股市了;

与此同时,还有一个对我们有利的点,那就是相比起美股来说,A股和港股尚且处于价值洼地,市场上的热钱,在美股短暂到顶的时候,会自动高低切去估值更低的市场;当然不会所有的热钱都涌进来,一般国际上知名的大基金都是分散投资的,但只要不断有增量资金进场,股市的未来就可期;

2. 指数层面

股市虽然有自己的历史使命,但是靠散户是肯定拉不起来的,散户只能跟风但不能左右大局;拉指数的目的不是为了维护面子,而是实打实要打造赚钱效应,让增量资金不断入场,给企业纾困,而这个是需要国家队身先士卒投入真金白银的;

那么就又回到标题里的问题,为什么最近指数一直在涨,但是散户不怎么赚钱,甚至有很多人7月一直在亏钱?

原因是最近拉的都是权重,也就是红利板块;

那么为什么一直拉权重,而不是题材概念股呢?因为这一批国家队的增量资金,主力是险资和一些公募基金,他们进场是带着任务的,而且投资风格比较稳健;

那么为什么大资金会先从红利板块里的银行下手?因为股息率。可以查一下国内银行近5年的股息率走势,会发现整体在稳步上升,同时间无风险收益产品的收益率(银行定存和长期国债)是在逐步下降的;大的公募基金(货币基金)每年的收益目标其实只有2%-3%,保险公司的收益目标大约是3%-5%,也就是能覆盖自己的运营成本即可;而且大资金投资周期比较长,不可能像散户那样快进快出甚至打板,他们会精算一下预期收益后,在合适的位置建仓;

正因为大资金拉动的都是银行这样的大盘股,所以指数走得很稳,而散户会觉得赚不到钱;哪怕真的在银行里面待着,波动也是很小的;

3. 市场风格层面

什么时候会完成风格切换,从涨权重股变成涨题材股?

具体的时间不那么好预判,但是市场风格完成切换的时刻,会有一些信号释放出来;其中很重要的一个信号是银行股息率在高位稳定下来,甚至开始下跌,同时无风险收益产品的收益率已经跌无可跌;到那个时候,市场风格就会完成切换,进入到牛市第二个阶段;

如果看不到上述这些信息,怎么避免踏空呢?

不知道有多少人经历过2015年那波牛市,身处牛市中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会经常卖飞;大部分个股都是进4退1的节奏,只要跌得稍微深一点,马上就有抄底资金进场;那会儿真的有人卖房入市,散户在券商的开户数量节节攀升,哪怕是最不懂金融的人,也在抱着手机电脑看K线,大家聚会经常聊的就是买了哪只票;大家基本只做两件事,一件是加仓,另一件是贷款加仓。

所以如果开始有这种迹象出现,证明牛市第二阶段已经到来,真正牛市来临的时候,持仓就是最好的策略;

【操作建议】

近期大盘会维持进二退一的进攻姿态,不建议追高,可以等指数回踩五日线、或者手中基本面不错的个股日内跌幅5-7的点的时候,逢低吸筹。

对于未来的操作建议,需要考虑下可用的资金量:

1. 资金量大于100万

配置50%仓位在红利方向(债券基金),30%在指数etf,剩下的20%可以灵活搭配,最好逢低买入一些稳定分红的大盘股,持仓周期5年起;多参与打新;

2. 资金量50-100万

配置60%仓位在指数etf,配置40%在高成长行业中的龙头股,要求公司连续两年净利润增速超过30%;

3. 资金量10-50万

配置50%仓位在银行股,另外50%机动参与市场热点题材股的炒作;

4. 资金量10万以下

以摸索稳定盈利模式为主要目的,不要满仓,以短线为主,设置严格的止盈止损目标,每次买入前要预估盈亏比;每笔交易亏损不超过可用总仓位的2%,同时不要频繁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