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端木赤
 · 四川  

$微创医疗(00853)$ 近几年,微创被人诟病的,最主要的是三点,一是分拆上市,二是负债高企,三是持续亏损。
先说分拆,目前看来,这条路虽走得艰难,但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若无分拆,若没有引入外部资金,就不可能有微创各管线齐头并进的发展,就不可能有今天微创集团的规模。有人说,分拆掏空了公司,真是大谬不然。先不说只要有冠脉完全在体内,微创就不可能空,即便是对已经分拆上市的其他子公司,从近两年集团的操作看,集团的控制力完全可以用“运之于掌”来形容,心脉已经反哺母公司,心通在缓解母公司财务危机方面更是急先锋。说到心通,就不得不说心通与CRM的合并。这对微创和心通分明是双赢:微创对赌压力、负债压力减轻,心通管线更完备。偏偏有人还在那里杞人忧天,说什么心通捡了个包袱。各位,CRM可是国内独一份啊,估值比目前心通的市值还高一点啊,而且EBITDA已经转正,你说心通是捡了包袱还是捡了宝?我此前就看好心通,现在更看好。关于分拆,还有一点必须要说,就是关于企业发展的理念问题,分拆,不过就是引入新的资金、资源、人才,大家一起来将公司做大做强,当然要利益均沾。如果不分拆,就算是个宝,在严酷的竞争环境下,也会被捂死。分拆但是控股,当对独立但讲求协同,共同促进集团的壮大,这才是微创。说到控股,不得不说电生理。我相信,集团肯定会在不远的将来谋求对电生理的控股并表,这是具有现实可行性的,投资者可持续关注。
再说负债,目前看化债不是问题。上实的战略入股,背后是政府的支持,可以大大方便微创通过银行低息借款置换一部分高息债务;CRM并入心通,也可化债一部分;股价上涨,同样有助于债务化解。同时,骨科问题的解决,也是化债的重要一环。中期业绩会上,老常说解决CRM和骨科的问题,不是“小打小闹”,不是“缝缝补补”,而是要把这两个“拖油瓶”变成集团“新的发展动力”,怎么变?CRM已经有方案了,骨科怎么变?不妨大胆猜测,会不会复制CRM的解决路径?我还是认为,可能会部分复制。即骨科国内业务股权转让,国际业务并入机器人。为什么?因为国内同行公司实力不弱,在集采环境下,的确竞争激烈,要突破很难。而且,国内业务对国际业务依赖程度很高,有如进口。将国内业务转让,一身轻松。国际业务并入机器人,不仅是两者高度的协同性,而且骨科在美国有生产基地,业务开展更为便利。若真的这样做,微创的“拖油瓶”真的会变成“新的增长动力”。当然,化债最根本的,还是要看微创的长期盈利能力,这一点,了解微创的人应该有信心。
最后说微创的亏损问题。这几年,微创真是亏得一塌糊涂,以至于我们都忘记了公司2020年之前是盈利的。为什么一个盈利的公司突然亏损了?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是两个:一是集采,其惨烈有目共睹,不多说;二是研发,持续高强度的研发。几年时间,上百亿的研发投入,而且还是在集采使收入大幅缩水的情况下的高强度研发投入,怎么可能不造成大幅亏损?这个道理,哪个不懂?但为何还要这样做?研发投入少一点,日子过滋润一点,不好吗?为何还要持续研发高投入?因为产品优势,只能是产品优势,才是公司的护城河。没有持续高投入,又哪来的完整产品矩阵,哪来的完善的产品线?又何来公司的护城河?所以,我们都看到了,才会有这几年堪称疯狂的研发投入,我们不妨将公司这种明明可以盈利却偏偏高研发而造成的亏损,叫做“主动性亏损”。这种“主动性亏损”是微创重要的战略,那么,当公司产品优势出来之后,这一战略的转变,即从研发型公司向盈利型公司的转变也就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了。
以上,是我投资微创的一点思考,写下来,是要理顺自己的投资思路,是为了抵御“抗跌不抗涨”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