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等牛来等风起
 · 浙江  

$振江股份(SH603507)$ 全文摘要
1、外骨骼机器人产品技术进展
·智能化与轻量化提升:外骨骼机器人智能化进步,能识别用户行走习惯,用户穿戴走几步,就能识别其大腿、小腿抬升角度,实现个性化辅助,更懂用户运动习惯。轻量化上,应用碳纤维、航空级铝合金等材料,主流产品重量从十几斤降至2公斤以内,比14寸笔记本略重,产品易用性提升。
·成本下降与性价比提升:随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成熟,外骨骼机器人的传感器、电机、减速器等零部件成本下滑。单台成本约大几千元,BOM成本约5000元,定价1万元,成本下降提升了产品性价比与消费者接受度。
2、商业化加速驱动因素
·产品端性价比提升:外骨骼机器人产品端性价比提升主要体现在智能化、轻量化及成本优化三方面。智能化方面,产品融入AI芯片后控制系统更先进,通过收集传感器的机电、运动姿势等信息识别穿戴者运动意图,计算所需关节力矩并通过驱动器精准提供辅助动力。宣传文案显示其融合AI步态预测和力矩自适应技术,可实时捕捉运动数据,通过深度学习算法自动调节与精准预测,预测准确率达99.2%,且能通过生长型算法持续学习,做到越走越懂用户。轻量化方面,采用碳纤维、铝合金等新型材料,如视鹏科技在广州白云山景区推出的智能助行外骨骼机器人,核心受力部件使用碳纤维铝合金,自重≤3千克,续航4 6小时(换电池后可达10小时);肯庆科技在泰山推出的外骨骼机器人采用碳纤维材质,重量降至1.8千克,续航8小时。成本优化方面,外骨骼机器人与形机器人共享电机、减速器、传感器等零部件,随着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成熟,零部件供应商增多推动成本下降。目前单台消费级外骨骼机器人BOM成本约5000元(含两个关节模组3000元、主控系统1000元、碳纤维弯管等其他部件),单台定价从大几万降至1万元左右,消费者接受度提升。
·场景端租赁模式兴起:登山辅助场景中,外骨骼机器人租赁模式兴起推动商业化加速。从扩展进程看,年初仅有泰山、白云山两个景区提供租赁服务,到2025年五一假期,黄山、泰山、华山、庐山、武功山、峨眉山、长城等景区均开放外骨骼爬山体验。景区合作细节方面,泰山与肯庆科技合作较早(2月部署),其外骨骼机器人重量1.8千克、续航8小时,可节省30% 40%体力,还集成了紧急呼救、景点讲解功能;泰山文旅在洪门、中天门和南天门设立3个租赁点,五一前投放500台,当前满负荷运转,计划暑期前再增投1000台。景区收益模型方面,租赁价格为30 40元/小时,景区日开放时间超10小时,单台设备日收入可达3000元以上,月收入超1万元,而单台外骨骼机器人价格约1万元,1个月即可回本,景区合作意愿强烈。此外,相关视频在抖音等平台出圈(如2025年春节期间泰山、白云山案例),形成宣传效应,进一步推动场景拓展。
·资本端融资加速:2025年外骨骼初创企业融资进程明显加速。奥莎智能于5月8日获得数千万元B轮融资,资金将重点用于消费级外骨骼机器人产品线拓展、核心技术升级及全球化产业落地,巩固工业与消费级市场竞争力。成天科技于3月获得近1亿元B轮融资,将用于外骨骼机器人技术研发迭代、脑机新产品研发注册、生产基地扩建及全球市场拓展,推动康复养老与消费市场应用落地。此外,英汉思动力、傅立叶等企业也在2025年迎来新一轮融资(其上一轮融资多在2022年)。融资加速有助于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拓展产品线、加速量产节奏,推动行业规模进一步提升。
3、行业市场空间与应用场景
·康养与养老场景:在康养领域,外骨骼机器人可用于中风后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和辅助行走,帮助患者维持关节灵活度、重塑神经系统并恢复正常行动能力。全球因脊髓损伤致残的患者达2700万,每年新增25 50万患者。即使仅考虑25万新增患者,按1%的渗透率计算,每年有2500人使用外骨骼机器人,若单台价格为1万元,该场景市场规模可达2500万元。在养老领域,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30年全球60岁以上人口将达14亿,按1%的渗透率计算,有1400万人使用外骨骼机器人,单台1万元对应的市场规模为1400亿元;若价格降至5000元,市场规模仍可达700亿元。
4、相关企业动态与投资建议
·上市公司布局情况:振江股份是国内领先的风电零部件厂商,2024年3月与研发团队成立控股子公司海普曼机器人,专注外骨骼机器人。目前有上肢、腰部、膝关节外骨骼四项专利,计划2025年三季度小批量生产,其量产及后续通用关节模组价格下降、规模提升有望带来毛利提升。翔宇医疗是国内康复器械领先企业,已成立康复机器人实验室。运动类外骨骼有十余款样机,一款获医疗器械注册证,便携式外骨骼小批量生产,预计2025年底下证;理疗类有四款样机,两款已获注册证;评定类推出两款样机;护理类有多种产品。此外,其自2017年布局脑机接口,相关产品预计2025年下半年取证,并尝试与外骨骼融合用于下肢康复。伟思医疗是康复医疗器械头部企业,康复机器人产品自2021年上市,已覆盖下肢、上肢全周期康复训练。金工科技主业为碳纤维材料装备,2024年12月联合复旦大学研发基于碳纤维的髋关节外骨骼机器人,第一代样机亮相时尚周,第二代完成测试定型,正争取小批量生产。探路者主营户外运动装备及芯片,2024年12月与迈宝智能联合发布下肢外骨骼,融合AI智能算法,续航3小时且电池可换。
·初创企业产品动态:肯庆科技2015年成立,聚焦消费级和工业领域,2025年初与泰山文旅合作推出外骨骼机器人,在抖音较火。成天科技2017年成立,自研关节模组,业务涵盖外骨骼整机及核心零部件,2025年上半年完成B轮融资,计划投资1.5亿元在无锡建产业基地。其2025年3月推出的无源外骨骼售价2500元,上架15秒售罄,重不足2.5公斤,可助节省体力;5月8日发布有源带电池外骨骼,融入AI智能算法,可精准助力。杭州智元研究院公司2022年成立,2025年五一期间发布国内首款融合AI步态预测与力矩自适应技术的消费级外骨骼,定价9800元(首购8800元),算法精准度超99%,可提升与人体协同性。
·投资催化与建议:产业上,随着外骨骼机器人技术提升、成本下降,登山辅助租赁模式兴起及企业融资加速,2025年各厂商有望加速量产。建议关注掌握智能控制算法的上市公司龙头,重点推荐振江股份和翔宇医疗(预计2025年三季度发布消费级外骨骼)。当前2025年8月下旬,考虑到清明、五一前后板块拔估值,预计2025年国庆前(9月下旬)板块或有类似表现,叠加三季度产品发布,建议关注外骨骼机器人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