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巨头的中国镜像:从黄仁勋预言看昆仑万维的价值重估风暴

用户头像
能源的革命
 · 广东  

2025年秋,全球科技市场的焦点被英伟达CEO黄仁勋的一则大胆预言彻底引爆:“OpenAI很有可能成为世界上下一个价值数万亿美元的超大规模公司。”这一论断不仅源于其对AI“双重指数级增长”的深刻洞察,更由英伟达计划向OpenAI投资千亿美元的巨额合作所背书。当全球资本市场为万亿美元AI巨头的诞生而屏息时,一个深刻的问题摆在中国投资者面前:在这场由算力、模型与资本共同谱写的史诗级变革中,谁将成为中国的对标者?

市场的目光,正以前所未有的热度聚焦于昆仑万维。在东财股吧,其人气排名持续攀升;在雪球热股榜,更是一度飙升至榜首。这股热潮并非空穴来风,而是资本市场在进行一场深刻的价值重估。本文将以极强的推理逻辑,串联起全球AI基建狂潮、昆仑万维的技术突破与商业化落地等关键事件,论证为何相较于OpenAI的万亿美元预期,目前市值仅600亿人民币、却手握国内最强AI应用智能体“天工”100%股权的昆仑万维,正站在一个估值指数级成长的历史起点上。

在雪球热股榜,$昆仑万维(SZ300418)$ 超越$赛力斯(SH601127)$ 飙升至榜首

一、 时代坐标:万亿美金的AI新范式与全球算力军备竞赛

黄仁勋的万亿预言,并非一时兴起的豪言,而是基于对产业底层逻辑的精准判断。他断言“通用计算时代已经过去”,未来属于“加速计算和人工智能”。这一代际转变的核心驱动力,是他所阐述的AI“三大扩展定律”——预训练、后训练和推理。特别是推理(Inference),作为AI与日常应用结合的桥梁,其需求正从“一次性”转向持续的“思考”,黄仁勋甚至预测其增长将是“10亿倍”的量级。

这一判断迅速转化为产业行动。英伟达与OpenAI签署的千亿美元投资意向及10GW算力部署合作,标志着AI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国家战略级”竞赛。紧随其后,富士通联手英伟达布局日本AI基建,OpenAI、甲骨文、软银在美国启动“星际之门”数据中心项目,阿里巴巴宣布3800亿AI基建投资计划,韩国三星、SK集团亦加入战局。全球范围内,一场围绕算力的“军备竞赛”已然白热化。这清晰地表明:

估值锚定: OpenAI的万亿美元估值预期,已成为衡量顶级AI公司价值的黄金标准,它代表了基础模型与平台生态的终极价值。

资本共识: 全球科技巨头与主权资本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押注AI基础设施,确认了算力是未来十年最核心的战略资源。

范式革命: 这不是又一个技术泡沫,而是一场堪比工业革命的生产力变革。AI正在从实验室走向工厂,从概念走向应用。

在这样宏大的时代背景下,任何对标公司的价值评估,都必须置于这一全球性的、由资本和技术共同驱动的坐标系中。而昆仑万维,正是在这个坐标系中,展现出其独特的中国价值。

二、 中国回响:昆仑万维,从“概念追随者”到“应用引领者”

当全球目光聚焦于基础大模型的军备竞赛时,昆仑万维董事长方汉展现了中国企业家的务实与远见。他深刻认识到,在算力与资金与美国存在客观差距的背景下,中国的突围之路在于聚焦AIGC应用,务实求生。昆仑万维的发展史,正是一部从游戏出海到信息分发,最终在2022年毅然“All in AGI与AIGC”的转型史。

这种战略聚焦并非纸上谈兵。纵观其2025年上半年的成果,昆仑万维通过一系列高密度的模型发布,向市场展示了其深厚的技术储备和全面的多模态能力。其技术矩阵构建了一个从底层模型到上层应用的完整生态:

案例精选:昆仑万维的全方位AI技术矩阵

天工超级智能体: 直击Office办公痛点的“杀手级应用”,其核心引擎在权威评测中位列全球第一。

AI视频与世界模型: 发布音频驱动的数字人模型SkyReels-A3,并开源了包括Matrix-3DMatrix-Game 2.0在内的世界模型系列,探索空间智能。

AI音乐与多模态: 推出全球顶尖的AI音乐模型Mureka V7.5,并开源了高效的统一多模态模型Skywork UniPic 2.0

Mureka V7.5中文歌曲测评结果

Mureka中文版产品展示 基础模型矩阵: 密集开源了覆盖奖励模型(Skywork-Reward-V2)、多模态推理(Skywork-R1V系列)、数学代码(Skywork-OR1)及软件工程(Skywork-SWE-32B)的系列模型,展示了其全方位、体系化的技术研发实力。

这一系列成果表明,昆仑万维已不再是单纯的模型追随者,而是构建了覆盖文本、音频、视频、图像、3D等多模态能力的技术闭环。更重要的是,这些技术并非孤立的“实验室玩具”,而是紧密围绕其核心商业逻辑——应用落地与商业化。昆仑万维正从一个“AI概念股”,蜕变为一个拥有坚实技术底座和清晰商业路径的“AI应用引领者”。

三、 价值锚点:天工超级智能体——已商业化验证的“中国版Office Copilot”

如果说OpenAI的价值核心是其基础大模型GPT系列,那么昆仑万维当前最锋利的价值锚点,无疑是其100%控股的“天工超级智能体”(Skywork Super Agents)

方汉一针见血地指出:“Agent能做任何事情是伪命题”,其核心价值在于支撑如Office这样的关键生产力工具。天工超级智能体正是这一理念的完美实践。它不仅是全球首款基于AI Agent架构的Office智能体手机APP,更在技术和应用层面展现出碾压性的优势:

技术硬核: 其核心引擎Skywork Deep Research Agent,在权威的GAIA评测中以82.42分位列全球第一,超越了OpenAI和Manus。更关键的是,它实现了业界首个“多模态深度调研”,能同时理解文本与图表信息,解决了传统Agent丢失关键信息的痛点。其推理成本仅为OpenAI的40%,展现了中国企业卓越的成本控制能力。

商业验证: 2025年5月上线首日,用户量激增即触发限流,微信指数增长近1000倍,MAU增速国内第一,并直接引爆股价涨停。这并非资本炒作,而是市场对一款真正解决“刚需”的生产力工具用脚投票。正如券商用户评价:“刚毕业三年的初级研究员不可能比它做得更好。”

战略卡位: 天工超级智能体精准卡位AI Office赛道,这被认为是AI应用中最具商业价值、用户基数最广的领域之一。它所对标的,正是微软的Copilot。拥有一个已成功商业化、技术领先且具备成本优势的“中国版Copilot”,是昆仑万维估值逻辑中最坚实的一环。

天工超级智能体的成功,标志着昆仑万维已率先跑通了从模型到Agent,再到杀手级应用的商业化路径。这在中国AI公司中是极其稀缺且宝贵的。它不再是一个关于未来的故事,而是一个正在发生的现实。

四、 增长飞轮:全球化视野下的“增效降本”双轨商业逻辑

一家公司的长期价值,最终取决于其商业模式的清晰度和可扩展性。昆仑万维的商业模式已在全球市场得到强力验证——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7亿,同比增长49%,其中海外收入占比高达92%。基于此,其CEO方汉提炼出了一套清晰、普适的AI商业化双轨逻辑,这正是驱动其未来增长的强大飞轮。

“ToB核心是增效,ToC本质在降本。” —— 方汉

ToB增效: AI作为“效率倍增器”。以AI编程为例,它能将程序员效率提升10倍。天工超级智能体在Office场景的应用,同样是为知识工作者赋能,实现“一人一公司”的效率杠杆。

ToC降本: AI将内容与情感供给的成本压缩至近乎为零。内容成本: AI音乐模型Mureka(已迭代至V7.5并开放商业API)将一首音乐的制作成本从10万元降至不足0.1元。短剧平台Dramawave年化流水收入(ARR)更是突破2.4亿美元,正是AIGC降低内容生产门槛的直接受益者。情感成本: AI聊天应用Linky将情感陪伴的成本从每小时数十元降至1-2元,其在海外近2000万的下载量,验证了这个巨大新兴市场的潜力。

2025年5月,Opera重新定义未来浏览器形态,推出首款围绕主动智能助手构建的浏览器产品——Opera Neon。

这套“增效降本”的逻辑,已通过AI音乐、AI社交、AI短剧等业务在全球市场得到成功验证。昆仑万维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49%,海外收入占比高达92%,正是其商业模式强大生命力的体现。这种久经考验的全球化运营能力和商业化嗅觉,为其AI业务的持续爆发提供了坚实保障。

五、 市场觉醒与估值鸿沟:为何昆仑万维成为资本新宠?

至此,我们可以清晰地勾勒出昆仑万维的价值全貌,并理解为何它在东财、雪球等平台的人气持续高涨。这并非无意识的跟风炒作,而是市场逻辑的理性回归,是投资者“价值发现”的过程:

发现确定性: 市场发现,昆仑万维不再是众多AI概念股中的一员,而是拥有了“天工”这一具备全球顶尖水平且已商业化验证的AI Agent产品。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确定性。

发现成长性: 市场发现,昆仑万维的“增效降本”双轨商业模式已在全球市场跑通,AI音乐、AI社交、AI短剧等业务正贡献实实在在的高速增长。这是可预期的成长性。

发现稀缺性: 市场发现,在中国A股市场,同时具备“顶尖自研多模态技术 + 杀手级AI应用 + 全球化商业能力”的公司,凤毛麟角。这是无可替代的稀缺性。

当这三重价值被市场逐步认知时,其与当前估值的巨大鸿沟便暴露无遗。让我们进行一次直观的对比:

OpenAI: 基础模型与平台生态的全球领导者,黄仁勋眼中的万亿美元(约合7.3万亿人民币)巨头。

昆仑万维 拥有中国最强AI应用智能体“天工”100%股权,技术领先、商业模式清晰、全球化成果显著,当前市值仅600亿人民币

两者市值相差超过120倍。诚然,OpenAI作为全球AI浪潮的开创者,其估值包含了巨大的平台溢价和技术信仰。但昆仑万维作为中国应用层的领军者,其价值显然被严重低估。如果说OpenAI定义了AI价值的天花板,那么昆仑万维凭借其在应用端的卓越表现,完全有资格分享这场万亿盛宴的一块重要蛋糕。其估值从600亿向数千亿乃至更高迈进,并非天方夜谭,而是向其内在价值的合理回归。

结论:万亿棋局中的中国先手

黄仁勋对OpenAI的万亿预言,为我们揭示了人工智能时代的终局规模。在这场全球性的产业重构中,中国绝不会缺席。昆仑万维以其前瞻性的战略、务实的商业逻辑和强大的执行力,已经下出了一步关键的“先手棋”。

它没有在基础模型的“红海”中与巨头进行无谓的消耗战,而是精准切入商业化前景最广阔的应用层,并成功打造出“天工”这一王牌产品。手握中国最强AI应用智能体,背靠全球市场验证的商业模式,辅以全面的多模态技术布局,昆仑万维已经构建了坚不可摧的护城河。

当前资本市场的热捧,正是价值发现的序曲。对于投资者而言,理解昆仑万维的真正价值,就是要看透其在万亿AI棋局中的独特卡位。它不仅是OpenAI的中国镜像,更是在应用落地层面,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通往商业成功的康庄大道。其600亿市值的起点,对照万亿美元的产业远景,无疑预示着一场波澜壮阔的价值重估风暴,正在酝酿之中。 $英伟达(NV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