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的财务报告和战略动向,锦江酒店(600754.SH)的经营模式确实在进行一场深刻且系统性的变革。这场变革并非简单的修修补补,而是从组织架构、供应链管理、全球化战略到盈利模式的全方位重塑。锦江全球采购平台(GPP)在其中扮演了核心角色,它不仅是供应链整合的工具,更象征着连锁酒店行业从单纯追求规模扩张,向打造生态化、价值共创平台转型的新赚钱逻辑。
锦江酒店经营模式的主要变化方向:
组织架构:扁平化、平台化、属地化管理 “7大中心-37部门”精简至“13部门-2业务单元”;区域整合为6个大区,权限下放,决策效率提升。
供应链管理:集中化、数字化、生态化(GPP平台) 整合超3000家供应商;采购成本降低约20%;不赚差价,近乎“零佣金”运营,利润返还加盟商。
盈利模式:赋能加盟商,共生共赢 通过GPP降本、中央渠道引流提升加盟商投资回报率(ROI),从而吸引更多加盟,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忠诚度
会员与渠道 依赖OTA,佣金成本高 强化中央预订,构建私域流量 锦江荟会员达2亿;会员贡献率超70%;中央预订率大幅提升;全渠道直连覆盖率超75%。
全球化战略:轻资产出海,产业链协同输出 东南亚“轻资产进入+扎根当地”;输出品牌+管理团队+GPP供应链+会员体系。
品牌与产品:精准化、差异化、文化赋能(如民族供应链) “12+3+1”品牌战略;锦江都城引入“民族供应链”。
🍃 透过GPP看行业赚钱模式的新故事
GPP的模式,确实是连锁酒店行业赚钱逻辑转变的一个标志性新故事。它揭示了行业未来的竞争核心:
1. 从“管理酒店”到“经营生态”:酒店集团的价值不再仅仅取决于管理了多少家酒店,收取了多少加盟费和管理费,更在于其能否构建一个让品牌方、投资人(加盟商)、供应商、消费者都能获益的生态系统。GPP就是这个生态系统的“连接器”和“价值倍增器”。
2. “赋能”成为新的盈利基石:传统的盈利模式有时可能导致酒店集团与加盟商的利益不一致。而GPP模式通过切实为加盟商降本增效,将自身的盈利建立在加盟商成功的基础上,实现了更深层次的利益绑定和更可持续的增长模式。
3. 供应链从成本中心变为利润中心:GPP通过规模化、数字化运营,本身也能产生收益(尽管目前其更侧重于生态建设)。更重要的是,它通过提升整个体系的效率,间接为集团贡献了巨大的战略价值和潜在的利润空间。
🌍 全链条把控:全球化布局与本土化深耕
锦江的全链条把控不仅体现在供应链和会员体系上,也体现在其全球化的新策略中。
之前的国际化更多是通过资本收购(如卢浮集团)来实现的。而现在,在东南亚市场,锦江采取了 “轻资产进入+扎根当地” 的模式。这不仅仅是输出品牌,更是将一整套体系植入当地:包括管理模式、GPP供应链、中央预订系统(锦江荟)等。同时,在成熟的欧洲市场,则通过处置非核心资产、对直营店进行翻新改造(改造后营收、客户满意度显著提升)来实现资产优化和价值提升。
这种 “全球布局+本地化运营” 的能力,正是其全链条把控力在全球范围的延伸和验证。
💎 总结
锦江酒店的经营模式确实在发生深刻且积极的重大的变化。其核心是从一个传统的、有时可能略显笨重的酒店管理公司,向一个高效、赋能型、生态化的平台企业转型。
GPP无疑是这个新故事中最亮眼的章节之一。它远不止是一个采购工具,更是锦江重塑与加盟商关系、构建核心竞争壁垒、探索行业新盈利模式的战略支点。它标志着连锁酒店行业的竞争,正在从表面的“规模之战”“品牌之战”,深化为底层的 “供应链效率之战”和“生态系统健康度之战”。
当然,任何转型都伴随挑战,例如如何持续提升GPP平台的效率与创新能力,如何在全球化扩张中平衡标准化与本地化需求等。但从目前的战略执行和财务成果(如扣非净利润增长、管理费用率下降)来看,锦江的这场变革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并且方向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