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产中大(SH600704)$ $申通快递(SZ002468)$ #供应链# 大宗商品供应链服务行业作为连接生产端与消费端的关键纽带,通过整合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为企业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行业主要盈利模式包括贸易差价、增值服务、金融服务和物流服务四大板块,各龙头企业根据自身战略定位和资源禀赋,形成了差异化盈利策略。2025年,随着行业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发展,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供应链成为新的盈利增长点,头部企业通过全球化布局和产业链延伸,不断提升盈利能力和稳定性。
1.行业基本盈利模式分析
大宗商品供应链服务行业主要依靠四大盈利模式:贸易差价、增值服务、金融服务和物流服务。这些模式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行业企业的收入来源。
贸易差价是最基础的盈利方式,企业通过大宗商品的采购与销售价差获取收益。在这一模式下,企业利用规模效应和价格波动管理能力,以较低成本获取大宗商品资源,再以相对有利的价格销售给下游客户。以厦门国贸为例,2025年第一季度供应链管理业务占总收入的99.66%,其中贸易差价是主要收入来源。然而,贸易差价的毛利率普遍较低,如物产中大2025年第一季度供应链集成服务毛利率仅为1.28%,建发股份2025年第一季度供应链运营业务毛利率为3.31%,这表明单纯依靠贸易差价难以实现高利润,企业需要通过其他盈利模式补充收入。
增值服务是行业盈利的第二增长点,包括物流规划、库存管理、风险控制、信息服务等专业化服务。企业通过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供应链解决方案,按服务收费。例如,厦门象屿通过"虚拟工厂"模式深度介入制造业企业的日常加工及运营,在原材料采购供应和产成品销售上实现包采包销,同时提供产研信息、策略输出、运输配送、仓储等一条龙服务。这种全链条服务不仅帮助客户降低成本,也为企业带来稳定的增值服务收入。建发股份则通过其"LIFT"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物流、信息、金融和商务四大要素的定制化服务,提升客户粘性和服务溢价。
金融服务是行业盈利的重要补充,包括供应链金融、期货套期保值、利息收入等。厦门象屿的"屿链通"数字供应链服务系统以智慧物流为底座,在资金方和客户之间搭建可信供应链数据桥梁,5-10分钟即可完成从质押发起到银行放款的全流程线上操作。截至2024年底,"屿链通"累计取得专项授信137亿元,助力客户完成约74亿元融资。厦门国贸的"国贸云链"平台涵盖供应链业务数字化平台、风控场景、电子签章、供应链金融和物流仓储服务等多元场景。物产中大则通过期货工具对冲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风险,降低经营风险,并通过其金融服务板块获取额外收益。
物流服务是行业盈利的差异化竞争点,企业通过自建物流网络或参股物流公司,提供高效、低成本的物流解决方案。厦门象屿2024年综合物流营业收入61.71亿元,同比增长11.38%;毛利6.61亿元,毛利率提升至10.71%,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建发股份2023年新增境外物流供应商13家,在30多个国家及地区实现物流业务覆盖,合作仓储网点超4,700个,其中海外合作仓储网点164个。物产中大2024年新增29个物流网点,物流服务量达8,597万吨,同比增长24%。
2.龙头企业盈利模式对比
2025年第一季度,四家龙头企业在大宗供应链服务领域的收入规模和盈利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反映了各自不同的战略定位和盈利模式。
虚拟工厂模式是厦门象屿的核心盈利策略。厦门象屿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71.35亿元,同比下降7.11%;归母净利润5.09亿元,同比增长24.88%;扣非净利润1.35亿元,同比扭亏为盈。公司通过深度绑定制造业客户,提供一体化供应链服务,形成"虚拟工厂"模式,同时通过期货对冲和高毛利物流服务提升盈利能力。厦门象屿在铝、新能源供应链的全链条布局已进入收获期,铝土矿经营量突破1000万吨,氧化铝经营量近700万吨,市占率稳居国内前三,铝供应链期现毛利率同比大幅增长1.12个百分点。此外,公司新能源供应链经营货量达54亿元,同比激增47.03%,期现毛利4.99亿元,毛利率突破5.39%,同比提升3.62个百分点。
三链融合模式是厦门国贸的核心战略。厦门国贸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05.34亿元,同比下降27.19%;归母净利润4.22亿元,同比增长2.7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0.83亿元,同比下降7.6%。公司供应链管理业务占总收入的99.66%,主要依靠"三链融合"模式提升盈利能力。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毛利率同比提升0.32个百分点至2.01%,经营质量显著改善。公司通过物流数字化(如智慧仓储平台)年节约成本超3000万元,同时通过期货套期保值对冲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风险,实现投资收益4.11亿元。
平台化+数字化模式是建发股份的核心竞争力。建发股份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437.73亿元,同比增长9.47%;归母净利润5.84亿元,同比下降3.29%;扣非净利润9765.65万元,同比下降65.33%。供应链运营业务占总收入的77.7%,2025年第一季度供应链运营业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48亿元,同比增加0.75亿元,同比增长9.72%。公司通过"平台化+数字化"模式整合资源,提升供应链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建发股份依托"LIFT"供应链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物流、信息、金融和商务四大要素的定制化服务,通过规模效应和数字化转型提升盈利能力。
贸工一体化模式是物产中大的核心战略。物产中大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31.48亿元,同比增长0.16%;归母净利润9.84亿元,同比增长18.86%;扣非净利润9.1亿元,同比增长16.78%。供应链集成服务占总收入的92.37%,毛利率仅为1.28%,但通过"贸工一体化"模式和高端制造板块实现盈利多元化。2024年,物产中大高端制造板块实现营业收入296.62亿元,同比增长29%,利润总额21.45亿元,同比增长13.26%,贡献占比33.06%。金融服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60.87亿元,利润总额8.44亿元,贡献占比13.01%。公司资金集中管理平台财务公司通过资金统筹获取、有效整合、优化配置,持续提升整体资金效率和效益,2024年累计发行债券205亿元,加权平均票面利率远低于同期LPR利率。
3.行业未来转型趋势
大宗商品供应链服务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数字化转型、绿色供应链和全球化布局成为未来盈利增长的主要趋势。其中,数字化转型将重塑行业盈利模式,绿色供应链将成为行业新标准,全球化布局将重塑行业物流格局。行业虽然发展前景广阔,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行业集中度低、标准化程度不高、高端人才短缺和绿色转型成本高等。
第一,行业集中度低导致竞争格局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2025年中国大宗供应链服务行业集中度仍然较低,CR5(前五大企业市场份额)仅为5.26%,远低于欧美等成熟市场。这一现象表明行业仍处于整合期,头部企业通过规模扩张和业务创新加速市场份额提升。
第二,标准化程度不高导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难以形成统一的服务标准和品牌影响力。由于大宗商品种类繁多、应用场景各异,行业缺乏统一标准,导致不同企业的物流效率、库存管理能力、风险控制水平差异较大。这一挑战需要行业龙头企业引领标准制定,推动服务质量和品牌影响力的提升。
第三,高端人才短缺制约了行业向更高层次发展。供应链管理需要复合型人才,既懂行业知识,又懂技术应用,还懂金融风控。目前,行业高端人才短缺,尤其是具备跨领域知识的专业人才。这一问题需要企业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同时通过数字化转型降低对高端人才的依赖。
第四,绿色转型成本高在短期内增加了企业的经营压力。在"双碳"目标约束下,大宗供应链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绿色转型,如港口电气化改造、运输工具新能源化等。这些投入短期内难以收回,增加了企业的经营压力。然而,从长期来看,绿色转型将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和市场份额,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
当前,随着行业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大宗商品供应链服务行业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预计到2030年,行业CR5将从目前的5.26%提升至15%以上;数智化覆盖率将从目前的40%左右提升至80%以上;绿色供应链覆盖率将从目前的15%左右提升至50%以上。大宗商品供应链服务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企业需要通过差异化战略和协同效应,不断提升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随着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和数字化转型的深入,龙头企业有望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更有利位置,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