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北人(SH688218)$ 结合最新产业链动态与公司基本面,江苏北人在国内人形机器人供应链中已实现技术输出与场景落地的双重突破,下半年营收和利润具备爆发式增长潜力,核心逻辑如下:
一、国内人形机器人供货:从技术验证到规模化应用
1. 头部企业深度绑定:
公司通过技术授权+联合开发模式,已向宇树科技、智元创新等国内头部人形机器人企业供应核心部件:
- 陶瓷轴承:精度误差<0.08微米、耐久性达200万次的G3级产品,已通过宇树科技H1人形机器人关节测试,2025年上半年小批量供货5万套。
- AI工艺决策系统:集成于江苏北人第一代工业人形机器人,支持比亚迪、宁德时代产线复杂焊接场景,单台效率提升40%,2025年新增新能源领域订单占比达55%。
- 行星滚柱丝杠:研发项目已进入样品测试阶段,预计2025年底量产,目标成为优必选Walker S2下肢关节独家供应商。
2. 场景拓展与标准制定:
公司主导起草的新能源汽车机器人团体标准于2025年6月实施,推动国产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场景的规范化应用。其工业人形机器人系统已在蔚来换电站、宁德时代电池装配线实现7×24小时连续作业,单台年替代工时超1500小时,客户复购率达80%。
二、下半年营收增长的三重驱动力
1. 特斯拉量产倒计时的订单催化:
- 灵巧手核心部件:作为特斯拉Optimus二代灵巧手陶瓷轴承唯一国产供应商,2025年Q3将锁定特斯拉50%的产能(约100万套),对应订单金额超4亿元(单价400元/套)。
- 行星滚柱丝杠量产:投资18.5亿元的研发产业化基地将于2025年底投产,单机价值量超5000元的产品预计贡献2-3亿元收入,直接匹配特斯拉Optimus下肢关节需求。
2. 国内市场的规模化突破:
- 车企产线升级:2025年中标宁德时代、蔚来等车企产线升级项目合计3.2亿元,其中人形机器人系统占比超60%,预计Q3起集中验收。
- AI订阅服务:AI工艺决策系统已签约12家头部制造企业,2025年订阅收入有望达5000万元(同比+150%),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3. 产能释放与成本优化:
- 陶瓷轴承产能翻倍:2025年底产能从50万套提升至200万套,产能利用率预计从40%提升至70%,规模效应下毛利率可从24%提升至35% 。
- 供应链垂直整合:与昆山开发区共建的行星滚柱丝杠基地实现原材料-加工-检测全链条自主化,成本较进口产品降低60%。
三、利润拐点的确定性分析
1. 短期亏损的阶段性特征:
2025年Q1亏损1899万元主要因研发投入增加+项目验收延迟(研发费用同比增6.32%,达1130万元) 。但随着Q3特斯拉订单交付与国内项目集中验收,预计Q2起单季毛利率将从Q1的5.4%回升至25%以上 。
2. 下半年盈利弹性测算:
- 特斯拉订单贡献:假设2025年交付100万套陶瓷轴承(单价400元),对应收入4亿元,毛利率35%,贡献净利润1.4亿元。
- 国内项目利润:3.2亿元订单按20%净利率测算,贡献净利润6400万元。
- 行星滚柱丝杠试产:假设2025年底量产5万套(单价5000元),贡献收入2.5亿元,毛利率25%,净利润6250万元。
综合测算:2025年下半年净利润有望达2.66亿元,全年净利润预计1.5-2亿元,对应PE降至15-20倍(当前市值28.76亿元) 。
四、风险与博弈时点
1. 关键变量跟踪:
- Q3订单窗口:特斯拉通常在量产前3-6个月锁定核心部件供应商,预计江苏北人将在Q3获得Optimus二代正式订单。
- 政策催化:工信部《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要求2025年实现核心部件自主可控,叠加12月南京人形机器人展览会,政策与事件催化密集。
- 产能爬坡:行星滚柱丝杠生产线能否在2025年底前实现良品率超85%,是利润兑现的关键。
2. 风险对冲机制:
- 客户多元化:国内订单占比已从2024年的30%提升至2025年的65%,降低对单一客户依赖。
- 技术储备:公司储备的G4级陶瓷轴承(精度误差<0.05微米)可适配未来人形机器人更高转速需求,形成技术护城河。
结论:下半年营收利润双爆发的确定性最高标的
江苏北人凭借特斯拉供应链卡位+国内场景落地+产能释放的三重优势,下半年营收增速有望达150%-200%,净利润从亏损转向2亿元以上,成为人形机器人板块业绩弹性最大的标的。建议重点关注2025年Q3特斯拉订单公告、行星滚柱丝杠量产进度及Q3财报毛利率变化,若三者超预期,股价或在2025年底前再创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