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掘底生金
 · 广东  

$宁德时代(SZ300750)$ $恩捷股份(SZ002812)$ $国轩高科(SZ002074)$
锂电材料出口限制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目前被明确列入2025年11月8日起出口管制清单的锂电材料及设备包括:
1. 正极材料
压实密度≥2.5 g/cm³且克容量≥156 mAh/g的磷酸铁锂、三元前驱体、富锂锰基正极材料。
2. 负极材料
人造石墨负极、天然石墨与人造石墨混合负极,以及用于造粒、石墨化、包覆改性的核心设备和工艺技术。
3. 电池本体与设备
能量密度≥300 Wh/kg的可充电锂离子电池,以及卷绕机、叠片机、注液机、热压机、化成分容系统等六类关键制造设备。
---
一、这批“受限材料”占中国锂电材料出口的比重
官方尚未公布“受限部分”在总体锂电材料出口金额或数量中的精确占比,但可从多条信息交叉推算其量级大致为15%–25%:
1. 总量视角
2025年1–8月中国锂离子电池(含动力与储能)直接出口173.1 GWh,占同期国内销量18.8%;出口金额约483亿美元,同比增长25.8%。
——这是“电池+模组”口径,材料仅为其成本的一部分(材料成本约占电芯售价35%–40%)。
2. 材料出口占比
行业研究引用的海关汇总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磷酸铁锂、三元正极、人造石墨负极、隔膜、电解液等所有锂电材料合计出口量,约占国内对应材料总产量的12%–16%;其中“高端型号”(能量密度或压实密度高于阈值)占比约一半,即6%–8%。
考虑到2025年出口增速高于产量增速,高端材料出口占比可能提升至10%左右。
3. 结构视角
- 人造石墨负极:中国产量全球占比80%以上,2024年直接出口量约28万吨,占国内产量18%;其中用于300 Wh/kg以上电池的“高端人造石墨”约占出口量的60%,即10%–11%的产量被管制。
- 三元前驱体:2024年出口58万吨,占国内产量22%;满足“高压实+高容量”标准的前驱体约40%,即≈9%的产量被管制。
- 磷酸铁锂:出口占比最低(2024年出口仅6万吨,占产量3%左右),但高压实密度型号几乎全部面向海外高端客户,受限部分占其出口量>80%,折合约2%–3%的全国产量。
4. 金额测算
以2025年全年预计锂电材料出口额约220亿美元为基准(按1–8月电池出口额483亿美元×材料成本占比35%×材料直接出口比例13%估算),其中符合“高端参数”而被列入管制清单的物项(高能量密度电池+高端正/负极+关键设备)对应金额30–45亿美元,占比15%–20%。
---
二、结论
综合产量、出口量与金额三条线,可得出:
- 受限部分在中国锂电材料总出口额中的占比约为15%–25%;
- 若单看“高端正极+人造石墨负极+关键设备”这一核心组合,其出口量占各自品类总产量的8%–12%,占全部材料出口金额的约1/5。
因此,本轮管制并非“一刀切”阻断锂电材料外销,而是精准覆盖技术领先、附加值高且具备军民两用属性的20%左右高端 segment,对整体出口规模形成边际扰动,但足以对海外高端电池供应链造成显著延迟与成本抬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