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上市首日暴涨现象及背后套利空间

用户头像
高人的赚钱小哲学
 · 广东  

$N悍高集团(SZ001221)$ $技源集团(SH603262)$ #战略配售

一、IPO上市首日暴涨成为常态

在当前资本市场,IPO上市首日暴涨正日益成为一种常态现象。2025年上半年,A股共有51只新股上市,上市首日收盘平均涨幅高达229.09%,且无一破发。如江南新材(603124)上市首日涨幅达606.83%,广信科技(920037)涨500%。市场预期与情绪因素是重要推手,若公司所处行业前景佳、有热门概念,上涨幅度就更大。同时,不可忽视的原因是发行价格低,拉升阻力小。

二、现行IPO发行价格较低的原因

1、剔除最高报价

《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规定,首次公开发行证券采用询价方式的,网下投资者报价后,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应当剔除拟申购总量中报价最高的部分,然后根据剩余报价及拟申购数量协商确定发行价格。

并不是价高者得,最高的报价反而要被剔除,因此报价机构首先会避免报高价。

2、发行价格存在隐形的限制条件

《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规定,采用询价方式且存在特定情形的,应当在网上申购前发布投资风险特别公告,详细说明定价合理性,提示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实践中发行价格一般不会超过几个特定数值,具体如下:

(1)发行价格对应市盈率一般不会超过同行业上市公司二级市场平均市盈率;

(2)发行价格一般不会超过剔除最高报价后网下投资者报价的中位数和加权平均数,以及剔除最高报价后公募基金、社保基金、养老金、年金基金、保险资金和合格境外投资者资金报价中位数和加权平均数的孰低值。

(3)发行价格一般不会超过境外市场价格。

由于有以上的限制,因此发行价格要想发高,可能性比较小。

三、存在明显的套利空间

常规情况下,参与报价的网下投资者和参与申购的网上投资者,在资金量有限的前提下,都无法保证一定中签,因次“打新”在一定程度上也被认为是“抽奖”,这对于每个投资者是公平的。但是现有的战略配售制度,打破了这种完全的公平。

《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规定,首次公开发行证券,可以实施战略配售。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应当根据本次公开发行证券数量、证券限售安排等情况,合理确定参与战略配售的投资者数量和配售比例,保障证券上市后必要的流动性。

由此可见,战略配售的对象在较大程度上可以由发行人自行确定的。在“打新”的收益相对确定的前提下,这就存在明显的套利空间。当然,也有一定的约束,这些战略配售对象通常需要锁定12个月。

四、实践中的案例

我们用最新的两个IPO发行案例来看看,悍高集团(001221)和技源集团(603262),上市时间分别是7月30日和7月23日,上市首日涨幅分别为418.47%和274.54%。

1、悍高集团(001221)

根据悍高集团披露的《上市公告书》,本次发行初始战略配售发行数量为400.10万股,占发行数量的10%,发行人的高级管理人员与核心员工参与本次战略配售设立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为国泰君安君享悍高集团1号战略配售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实际参与人姓名、职务、认购比例如下:

这里只截了一部分图。

这相当于给员工发一份大额奖金。

2、技源集团(603262)

本次发行参与战略配售的投资者由发行人高级管理人员与核心员工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和其他参与战略配售的投资者组成,最终战略配售数量为1,000.20万股,占本次发行数量的20%。

这相当于员工和合作伙伴都得到一份大礼。

五、结语

综合来看,IPO上市首日暴涨已成为当下资本市场的显著特征,这一现象的背后,与现行IPO发行价格较低的机制密切相关。剔除最高报价以及发行价格存在的隐形限制,使得新股发行价处于相对低位,为上市后的暴涨提供了空间。而战略配售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打新”的公平性,形成了明显的套利空间,从实践的案例中可见一斑,这既让相关群体获得了可观收益,也反映出当前IPO市场运行中存在的特殊运行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