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R:负极龙头开启量价齐升新周期
核心观点
在全球储能市场爆发与锂电技术迭代的双重驱动下,BTR凭借硅基负极、固态电解质的技术壁垒及海外产能布局的先发优势,正进入量价增长通道。
一、硅基负极
技术性能精准匹配储能需求:公司第六代硅基负极产品实现 2300mAh/g 比容量与 1200 次循环寿命的技术突破,完美契合储能电池对长循环、高能量密度的核心诉求。通过预锂化技术将首次效率提升至 92%,体积膨胀率控制在 15% 以内,解决了硅基材料在储能场景中的应用痛点,推动其在储能领域的渗透率已提升至 19%。
产能释放节奏卡位需求爆发:当前 3 万吨 / 年产能利用率维持 90% 以上,2025 年底 5 万吨产能释放后将占据全球规划产能的 35%。受益于储能电池出货量激增(2025H1 全球储能电池出货 265GWh,同比 + 128%),预计公司硅基负极出货量将从 2025 年的 2.5 万吨增至 2027 年的 6 万吨,年复合增长率达 55%。
产品结构升级推动价格溢价:高端硅氧负极维持 18-22 万元 / 吨价格,较传统石墨溢价超 3 倍。随着储能电池中硅基材料掺量从 5% 提升至 15%,公司硅基负极营收占比将从 18% 升至 50%,带动负极业务整体毛利率提升 3-5 个百分点。
二、固态电解质:
多技术路线构建竞争壁垒:硫化物电解质离子电导率达 12mS/cm,界面阻抗较行业均值降低 80%;氧化物电解质已实现隔膜涂覆量产,匹配电芯装机量超 1GWh。两类产品均通过 UL94 V-0 级安全认证,在储能电站高安全性要求下具备不可替代性。
产能布局领先行业半步:国内首条百吨级硫化物产线稳定运行,2025 年千吨级产能投产后将形成技术迭代与成本下降的正向循环。相较于同行 6-12 个月的产能差距,公司已率先进入商业化供货阶段,2025H1 获得储能领域百吨级订单。
储能渗透率提升打开成长空间:预计 2025 年固态电池在储能领域渗透率将突破 15%,公司作为
宁德时代、
蔚来等企业的联合开发伙伴,有望占据 30% 以上市场份额。测算显示固态电解质业务营收将从 2025 年的 3 亿元增至 2027 年的 15 亿元,毛利率维持 35% 以上高位。
三、海外市场:
全球化产能精准覆盖增量市场:印尼 8 万吨负极一体化项目(一期)满产满销,产品主要供应东南亚储能市场;摩洛哥 6 万吨负极项目 2026 年投产后,将直接配套欧洲储能巨头(2025 年欧洲大储新增装机增速 125%)。两地产能合计 14 万吨,占公司总规划产能的 58%。
储能出海带来溢价红利:海外储能系统单价较国内高 0.2-0.6 元 / Wh,北美市场毛利率可达 25%-30%。公司海外业务毛利率较国内高 8-10 个百分点,随着海外营收占比从 32% 提升至 40%,将带动整体毛利率提升 2 个百分点以上。
客户结构持续优化:在原有
松下、LG
新能源合作基础上,新增中东主权基金背景的储能开发商订单。2025H1 海外储能相关收入同比增长 170%,预计 2027 年海外营收将达 120 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 45%。
四、储能需求爆发:业绩增长新引擎加速启动
量的维度:全球储能装机从 2025 年 221GWh 增至 2027 年 190GWh,公司配套的负极材料需求同步增长。测算显示每 GWh 储能电池对应负极需求约 800 吨,2027 年将为公司带来 15 万吨以上的增量需求。
价的维度:储能专用负极产品价格较动力领域高 10%-15%,且订单周期长(平均 2-3 年),价格波动小。公司已开发储能专用人造石墨产品,2025H1 出货量同比增长 46%,成为营收增长最快的细分板块。
利的维度:储能材料业务毛利率达 28%,较传统动力领域高 5 个百分点。随着储能业务占比从 15% 提升至 25%,将推动公司整体净利率提升 1-2 个百分点,成为利润增长的核心贡献点。
$尚太科技(SZ0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