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关山
 · 陕西  

回复@第三种猩猩一只: 五年前还没有ai呢[捂脸]但五年前我应该说过了,市面上多数歌都是口水歌,都是重复,所以ai出来的时候我很兴奋,终于可以让这帮人这个行业原形毕露了[捂脸]
我亲眼见证了翻译行业的变化,翻译行业是最早用transformer的,在transformer之前,是用普通的机器翻译,其实都是谷歌搞的。谷歌搞机器翻译的时代,那就是字对字硬拼接,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所以谷歌翻译在当时的翻译公司眼里是个垃圾产品,说机翻能够取代人翻的,被业内人士笑话。
而真正开天辟地的情况,发生在15年transformer搞出来之后,机翻质量大幅提升,提升到什么程度呢,请一个英语系毕业的本科生,翻译的质量可能就不如用了transformer的机器翻译。后面在很多公司的努力下,包括百度,有道,deepl,机翻质量越来越好。那个时候翻译公司的朋友给我讲,说机翻这么好了,我们这些翻译以后会不会失业。我给他说你做过翻译,应该知道翻译不简单,要是这种程度的活机器都能做了,那失业也不止你一个了,不用担心。现在来看不幸被我言中了。
也正是因为很早就接触过transformer,见证了transformer对于翻译行业的巨大影响,所以gpt出来的时候我反而不那么震惊,因为gpt就是基于transformer搞出来的。我还挺开心的,因为所有行业都要经历翻译行业的波动了,昨天有个球友说初级程序员就是翻译,一下子我被触动了,你们这些浓眉大眼的也有今天啊[捂脸]。实际上,扩展一下,很多行业的工作内容可不就是翻译嘛,有一个需求,找一种既定的模式去满足,将这种需求用这种模式能够理解的语言表达出来,那很多人不就在做这个工作嘛,所以人人都是翻译,人人都要被洗一遍[捂脸]
但是翻译行业,还有个东西,那是目前来看无法用人工智能满足的,就是文学,尤其是意识流文学。因为意识流文学能读懂的人都不多了,懂都不懂,无法体会作者的意图和精神,如何去再消化归纳输出呢,有位南大的老教授徐和谨,翻译《追忆逝水年华》,翻译了十几年才翻译一部分。我觉得这个搬运到更广阔的各行各业可能是一样的。简单的需求简单的问题,扔给人工智能就好了,人们用宝贵的时间专注于真正复杂有价值的很不好得出答案的需求就好了。
说了这么多,到最后我还是要装个比,不然不划算,正因为我经历过这个东西带来的行业巨变,我才敢说,现在我球就没几个比我懂人工智能的[捂脸]//@第三种猩猩一只:[该内容已被作者删除]

@第三种猩猩一只 :大多数人对AI的认知是模糊甚至错误的。AI对于绝大多数,事实上是99.999999%,替代者角色。普通人的最终结局,大概率沦为一个最基本的无用消费者。不是因为人类笨,而是人工效率比起AI不值一提。现在最初级的AI就是抖音视频号。效率指标是夺走人类的基础注意力和逻辑能力。而我们对此毫不在意,毫无...